西醫要求多喝水「中醫卻說溼氣重」!背後差異曝光 中醫師解釋了

▲王大元表示,西醫叮嚀多喝水,以及中醫師說體內溼氣重,都沒有說錯。(示意圖/免費圖庫Unsplash)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被叮嚀多喝水、又被說體內過溼,應該聽誰的?中醫師王大元分享,有些民衆看診時,會被西醫叮嚀「多喝水」,卻又被中醫師告知「身體過溼」,令人無所適從,但其實2者的說法都沒有錯,兩者所指的面向並不相同。

王大元在臉書粉專上分享,每次門診時總會發現,有些女性上班時水喝得少,觸診檢查時,又能檢查出全身水腫,導致有些患者出現疑問,「西醫叫我要多喝水,但中醫說我身體過溼,我該聽誰的?」

王大元解釋,其實中醫、西醫都沒說錯,差別可能是西醫要求多喝水,是因爲血管內的血量太少、血液濃稠度過高,所以需要補充水分。而中醫所說的溼氣重,並非血管內水分過多,而是身體周邊組織回收水分的力量不夠,「也就是陽氣不足,運化功能不好」,導致水分累積在周邊組織,中西醫都沒有說錯。

▲王大元表示,咖啡、茶品、果汁等飲品,不能夠代替水。(示意圖/免費圖庫Unsplash)

王大元提到,有些人會以爲,喝飲料能夠補充水分,但其實咖啡、茶品、果汁、汽水及酒類都不能代替水,大量飲用的話,反而愈喝愈渴、惡性循環愈喝愈糟。

王大元指出,若一次灌入太多水,只會加快排尿速度,水分立刻流失、沒有足夠的時間送到身體各處。最好的水分補充方式,是以緩慢、少量、多次喝水爲主,讓細胞能夠充分吸收,緩慢喝水還能穩定情緒、控制食慾,對自律神經的調節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