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韶關曲江區博物館成功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稱號
8月23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簡稱“博博會”)上,國家文物局和中國博物館協會正式公佈了第五批國家評估定級全部名單。韶關曲江區博物館成功入選“國家三級博物館”名單,這也是曲江區文博系統自2021年石峽遺址入選“十四五”大遺址保護名單以來的又一重磅喜報。
據瞭解,中國博物館協會於2023年12月啓動了第五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在此其間,曲江區高度重視,區博物館積極申報,經全體館員共同努力,順利通過了專家組對該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全面考察,最終成功獲評。
曲江區博物館,又稱馬壩人博物館,位於曲江區馬壩鎮馬壩人遺址公園內。博物館以“馬壩人”這一著名早期人類化石命名,是韶關市成立最早的縣級博物館。博物館總佔地面積爲12,000㎡,建築面積爲3,000㎡,目前設有4個展廳,分別是“馬壩人”展廳、臨時展廳、“石峽文化”展廳和古代陶瓷展廳,總陳列面積爲1,500㎡。館內珍藏了4,683件(套)來自馬壩人遺址、石峽遺址及其他各歷史時期的珍貴文物。自1988年對外開放以來,曲江區博物館一直承擔着文物保護、收藏、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等多項職能。目前,博物館內設有兩個科研基地,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馬壩古人類科學研究工作站和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粵北工作站,同時也是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廣東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近年來,曲江區博物館不斷加強館藏文物的保護和數字化利用。在省文旅廳和市文廣旅體局的支持和指導下,2022至2023年,啓動了館藏文物的數字化建設,完成405件(套)珍貴文物的3D掃描建模,並開發了“馬壩人數字展櫃”,進一步提升了博物館的數字化水平。2023年完成對“馬壩人”和“石峽文化”展廳的改造升級,通過引入新穎的展覽主題與多樣化的展示形式,豐富馬壩人展廳和石峽文化展廳的展陳內容,增強教育功能,提升了觀衆的互動體驗。同時,博物館還啓動了館藏文物的預防性保護工程,初步建立起文物預防性保護體系,顯著改善了文物保存環境。
除了硬件設施的提升,曲江區博物館還積極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基地作用。近三年來,博物館不僅在館內進行了多次宣教活動,還結合傳統節日和重要紀念日,舉辦了多次文物保護宣傳活動,累計舉辦大型活動6次,博物館進社區活動30餘次,館內外共吸引了超過60萬人次的參觀。2023年10月,曲江區博物館協辦了紀念石峽遺址發掘50週年學術研討會新展開幕式,吸引了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有效擴大了“石峽遺址”在國內的影響力。目前,博物館已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山大學和廣州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曲江區博物館主要負責人表示:“此次成功入選國家三級博物館,離不開各級政府和全體館員的共同努力。這一榮譽既是對博物館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激勵。博物館將繼續以服務社會、服務大衆爲宗旨,提升文物保護與展示水平,加強對文物的闡釋工作,開展更多元的文化活動,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更大貢獻。”
文、圖 記者 歐陽志強 通訊員 唐忠祥 王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