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民族牌
(圖/新華社)
馬習二會雖已落幕多日,但熱度仍未消退。相較2015年的新加坡馬習會聚焦「九二共識」,習近平此番在北京幾乎通篇都是「中華民族」論述,引發輿論遐想。
有人認爲習近平主打民族牌,是對臺灣釋出新的善意,甚至有主動爲「九二共識」解套,替賴清德做球的跡象。也有人質疑,大陸淡化一箇中國和九二共識是對馬英九的讓步,從而落入「和而不統」的陷阱。那麼,到底怎麼看習近平的民族牌呢?
首先,兩次馬習會的時空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9年前的馬習會,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是借第三地舉行的正式高層對話。九二共識做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自然是馬習會的頭號議題。
如今,馬英九無官一身輕,又是率領一衆臺灣青年赴大陸交流,政治色彩大大減弱;再加上在大陸行中,言必稱「中華民族」的馬英九對九二共識的態度衆所周知,習近平主打柔性的民族牌,也算是對馬英九的積極迴應,以求賓主盡歡。
其次,習近平訴諸民族認同,淡化政策宣導,並不代表大陸反獨促統有所鬆懈。雖然中華民族論述是馬習二會核心議題,但習近平也融入了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美好未來、堅持體現一箇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等大陸對臺大政方針的關鍵內容。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就指出,馬習二會是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之後首次會見臺灣同胞並發表重要講話,揭示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事實,宣示了堅定推進反獨促統的意志決心。
再次,在大陸對臺大政方針保持穩定的前提下,習近平主打民族牌是因應兩岸情勢發展做出的調整。由於民進黨在臺灣內部不遺餘力推行「去中國化」,國民黨面對九二共識又首鼠兩端,臺灣人對「一箇中國」、「中國人」等硬梆梆的政治概念,愈來愈無感甚至反感。但對於凝聚了血緣、歷史和文化的中華民族身分,臺灣人總體上並不排斥。即使到了今天,仍有6成臺灣民衆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分子」,認同自己「既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的臺灣民衆也仍有3成。
因此,習近平的最新對臺論述選擇先易後難,即首先高舉民族主義大旗,引導更多臺灣人認知兩岸是同根同源的「自己人」,再過渡到兩岸都是中國人,然後將反獨促統詮釋爲「把中華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最後回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終極目標。歸根到底,大陸對解決臺灣問題既有耐心也有信心,兩岸關係的現狀就是一箇中國,完全統一隻是意味着結束兩岸的政治對立而已。既然如此,兩岸交流化解分歧便是必由之路,武統則不具備緊迫性。
最後,包括馬英九在內的許多人都在規勸即將上任的賴清德接住習近平的橄欖枝,但習的中華民族論述是面向全體臺灣人的。民進黨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是因爲無法接受兩岸同屬一中,但不分裂國家,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的臺灣人不在少數,而且將來會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