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的多囊腎 小心泡泡腎
多囊腎又稱泡泡腎,當泡泡變多、變大會壓迫並逐漸損害腎臟組織,嚴重時會導致終身洗腎。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嘉義有名40多歲女子,10多年前因母親經醫師發現有腎臟方面的問題,舅舅們也有中年洗腎病史,她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發現自己的腎臟充滿了一顆顆的水泡,經基因檢查罹患遺傳性「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她平時也有高血壓偏高,容易腹脹、腰痛背痛等徵狀,醫師囑咐平時注重體重控制,多喝水、少鹽少油、多運動。
嘉義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蘇勤雅表示,自體顯性多囊腎是一種遺傳疾病,因先天腎臟結構有問題,初期沒有症狀,主要是腎臟內出現許多囊腫(又稱水泡),又稱泡泡腎,多數人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不易被發現。隨着年齡增長,水泡會增多、變大,有可能仍無症狀,或有些人會有血尿、腰部痠痛、血壓增高或腎功能異常等,但這些囊腫變大,會壓迫並逐漸損害腎臟組織,造成腎功能下降,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高血壓、尿液異常和腹部不適等症狀。若不加以治療,多囊腎疾病可能進展到腎衰竭的程度,需要透析或腎移植來維持生命。
依據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臺灣的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患者人數預估在2.5萬到5.5萬人之間。男女遺傳多囊腎的機會各佔50%,相對的也會再遺傳給下一代,多囊腎的病患大多在40歲左右發病,隨着囊泡增多增大,約莫在60歲左右有45%的人需要洗腎,幸好目前已有可直接延緩病程惡化的多囊腎口服藥物,可助患者延緩年輕就洗腎的命運。
醫師蘇勤雅提醒,健保開放有條件給付多囊腎口服治療藥物,能幫患者保存更多腎臟功能,越早使用藥物則延長洗腎效果越好,因爲從研究顯示約可將洗腎時間延緩4~7年。但由於多囊腎口服治療藥物,會減少水分從腎臟重新吸收的作用,尿量會增加,但又必須補充水分,所以會有頻尿的狀況,也要注意電解質、肝功能及尿酸的變化。另外可能會惡化腎功能的藥物如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也要儘量避免服用,以避免增加腎臟負擔,建議病人每個月回診追蹤。
無症狀的多囊腎,泡泡嚴重會傷腎。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多囊腎又稱泡泡腎,因腎臟長出一顆顆的泡泡,當泡泡變多、變大會壓迫逐漸損害腎臟組織,造成腎功能下降。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嘉義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蘇勤雅建議有多囊腎患者要維持適當體重,注意控制飲食,也要定期回診。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嘉義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蘇勤雅建議有多囊腎患者要維持適當體重,注意控制飲食,也要定期回診。圖/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