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逐浪耐心資本:風口下的“基金新城”
在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市場中,由財政出資的政府產業基金正在從此前的“配角”轉變爲“主角”:除做好基金投資人角色之外,還以更市場化方式發展耐心資本,成爲地方經濟發展中金融賦能實業的重要抓手。
地處中國中部的湖北省武漢市,在全新的歷史使命下,也從以往各大城市傳統的,側重對城市固定資產投資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資產模式,新增對城市各類資本賦能產業的重資本模式,加速對政府引導基金進行全面改革。
日前,武漢市對外發布《關於推進產業基金高質量發展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明確資金來源、確定免責機制、延長存續期等方面做大做強武漢產業基金羣,積極打造耐心資本。
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意見》落實後,將對武漢產業基金的市場化運作體制、機制和能力等方面予以重塑。
“最能顯示改革決心的地方,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將建立完善市場化機制貫穿始終,在打造良好創投生態的同時,服務重點產業發展;二是突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補充武漢中小企業及民營經濟發展中的資本力量。”武漢產業基金管委會辦公室(以下簡稱“武漢基金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武漢市積極打造兩隻引導基金,即武漢產業發展基金(以下簡稱“武漢基金”)、江城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江城基金”),同向發力、密切協作,助推武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針對市場關注的政府產業基金的延續性、投向、存續期、容錯機制、考覈機制等痛點和難點,武漢延續創新基因進行改革,以全新面貌和魄力吸引社會資本入局,成爲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中國地方政府產業基金促進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良性循環,打造耐心資本的地方試行樣本。
直面難點
機制改革超前
武漢政府產業基金在變革思路中,將建立完善市場化機制貫穿始終。
此次基金管理變革,改變由地方財政出資後,委託基金管理人對基金進行管理的傳統模式,將基金以資本金的形式,注入兩家地方國資平臺,分別爲武漢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投控”)和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金控”)。
其中,武漢投控管理運作武漢基金,武漢金控管理運作江城基金,“兩大基金既有合作又有分工,通過競爭性分配提升基金運作管理的主動性,激發其運營能力,這是武漢市政府產業基金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措施之一。”上述武漢基金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諸多基金行業專業人士看來,此舉還意味着,兩隻基金能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進行業務拓展,無論在資金的支配權限、投決機制等各方面,靈活性和自主性更符合市場規律,利於基金有效發揮作用。
“通過實行此次改革,增強了武漢投控、武漢金控的融資能力及自主性,讓管理機構當主人,發揮投資管理運作的主導作用,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的運作水平。”上述武漢基金辦相關負責人指出。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一些全國地方政府產業基金普遍面臨的痛點和難點問題上,武漢市進行改革突破。
其中,針對社會資本最關注的政策延續性痛點,上述《意見》顯示,武漢產業基金實施競爭性分配,每年安排不低於40億元的產業基金預算,分別注入武漢投控、武漢金控。一位基金負責人解釋,“也就是說,基金出資來源保持延續性,解決了社會資本對產業基金出資穩定性的擔憂。”
此外,在返投比例方面,武漢市給出了全國最優之一的返投比例,從1.5降至1,優於當前的創投風口城市。“對創投機構而言,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在出資比例方面,武漢基金、江城基金參與設立母子基金,一般情況下出資比例爲母子基金規模的20%,對在天使基金、種子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中的出資比例可達50%以上。“這在全國是先行先試的,意味着管理人只需要管理基金,不需要募集太多資金,有利於解決不敢投、不願投的問題。”復星創富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容錯免責機制方面,《意見》指出,主投武漢市種子期、初創期階段的虧損,容忍率可達60%;由基金管委會決策的政策性投資,如發生虧損,對武漢基金、江城基金管理主體予以免責;不對單支母(子)基金或者單個項目盈虧進行考覈等。
在打造長期資本方面,此前武漢市設立母子基金的期限一般爲5至7年,此次延長至10年。在存續期遇有重大事項或存續期滿確需延期的,由母子基金的決策機構審議通過後即可辦理變更和延期手續,堅決打造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爲免除基金負責人後顧之憂,武漢市政府產業基金考覈指標導向非常明顯,特別是對天使基金的考覈,一是不注重短期盈利,二是考覈週期拉長。”上述武漢基金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全國各地均意識到了基金的重要性,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武漢在政策上沒有掉隊,許多政策的突破領先全國其他知名風投城市。
爲提高武漢產業基金運作效率,武漢市成立基金管委會,市財政局、國資委、經信局、投促局、科技創新局等部門和單位爲成員。其中,管委會辦公室設在市財政局;武漢市經信局梳理各區產業優勢特點,儲備項目及標的,研究制定基金投資矩陣圖,指導武漢投控、武漢金控明確年度投資方向;武漢市投資促進局則建立基金招商項目市區聯動機制,篩選招商引資項目,提出招商母子基金設立計劃和基金投資需求;武漢市科技創新局等部門和單位負責梳理各自領域投資需求,推介優質項目納入基金項目庫,支持武漢投控、武漢金控設立相關領域基金。
聚焦“早”“小” 資本規模放大
政府產業基金的一個重要任務是,通過槓桿效應,放大資本規模。
根據規劃,武漢基金、江城基金將進一步發揮產業基金引導撬動作用,力爭5年內,武漢市產業基金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並圍繞基金投資全生命週期,吸引社會資本打造3000億以上母子基金集羣。
在這一方面,武漢基金已有實踐經驗。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武漢基金已累計參與設立母、子基金73支,直投項目3個,累計出資114億元,帶動社會資本實繳投資規模665億元,財政資金放大近6倍,其中科創類基金放大倍數超10倍;累計實現69家企業掛牌上市、77家企業成爲專精特新“小巨人”、13家企業躋身獨角獸、64家企業入圍省市“金種子”企業名單。
此外,武漢基金已陸續與中金資本、復星創富、英諾天使等機構合作設立58支專注於種子期、初創期投資的天使基金,重點投向“創新策源地”孵化項目;與產業資源方合作,圍繞集成電路產業、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光電子產業、數字經濟產業、航天航空等產業設立基金,深耕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實現延鏈、補鏈、強鏈。
《意見》出臺後,武漢投控主動謀劃對接,進一步理順市區基金協同合作對接機制,將通過多渠道加大募資力度,並結合武漢市各區產業優勢和重點發展方向,吸引更多優質投資機構來漢開展基金設立、項目招引等合作,共同做大武漢基金規模。
“產業基金聯動、下沉區縣是母基金髮展新趨勢。武漢基金將與省級平臺、武漢各區及都市圈城市共同成立一批區域高能級基金,精準投向各區優勢產業,運用資本引導產業向區域集聚,力爭做到‘一區一基金’。”武漢投控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凱指出。
江城基金於2024年成立,武漢金控副總經理、江城基金公司董事長程馳光表示,將力爭用3至5年時間將規模做到500億元,帶動形成150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基金集羣,金融賦能超3000億元,引導全球集成電路產業資源在漢聚集。
武漢基金、江城基金的投向在有共性的同時,也各有側重。整體來看,雙方均將圍繞武漢“965”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光電子、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五大優勢產業和量子科技、通用人工智能等十三個領域未來產業,重點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創新發展、重大項目招商。不過,江城基金會更聚焦泛半導體產業領域,圍繞鏈主企業及相關產業項目進行投資,聚芯成鏈,集鏈成羣,加快打造武漢市泛半導體產業集羣。
在投向方面,在支持重大項目投資的同時,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將是此輪武漢市政府產業基金改革的重中之重。“對整個產業生態的構建和企業發展而言,如果作爲基座的中小企業基數太少,底座將不穩,那麼未來產業發展的質量將趨向劣化,並連帶影響武漢的資本吸引力。因此,在扶持中小企業、活躍民營經濟等方面,政府應承擔責任併發揮作用。”武漢投控副總經理、武創投董事長艾嬌指出。
上述武漢基金辦相關負責人亦指出,“武漢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關鍵時期,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核心是科技創新。然而投早、投小有風險,武漢市從制度供給和基金供給等多方面打造‘創投之城’,讓社會資本敢投、能投、願投。”
在具體投向成果方面來看,2024年上半年,在武漢市528個重大項目投資中,科技創新及現代產業領域的投資佔年度總投資額六成以上;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6%,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5.3%。
謀變之路
創新基因延續
事實上,武漢政府產業基金的謀變,也是這座“科創之城”創新基因的延續。
從歷史來看,創投行業在武漢起步很早。1999年,武漢投控的前身之一武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出資成立東湖創投,這是國內第一批做風險投資的企業,也是股權多元化的一家國資平臺。
當時全國的國資改革有三大模式:深圳模式、上海模式和武漢模式。而武漢模式的核心之一就是資本運作。原武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向武漢市政府建議,要做“撥改投”改革。
2012年,武漢市敏銳地捕捉到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時間窗口,開始籌劃“撥改投”改革,即通過將財政資金委託給市級國有金融資本運營管理平臺,並由市級國有金融資本運營管理平臺以入股、階段性持股等方式對項目進行投資。
2013年,武漢統籌整合各部門的資金資源,發起設立全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該基金按照“1+N”管理模式設立,“1”即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基金,“N”即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和東湖高新、武漢經開等15個區管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資金。
2016年,全國政府引導基金規模和數量達到頂峰,省級、市級、縣級、鄉級引導基金林立。換言之,政府引導基金成爲各地政府發展經濟、招商引資、鼓勵創新創業的首要方式。
在激烈的角逐中,武漢政府引導基金轉變投資策略,聚焦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關鍵產業領域,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投資華星光電、武漢吉利汽車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強了武漢優勢產業鏈的競爭力,更帶動了上下游企業聚集。
針對諸多政府引導基金易出現投向重複、效率低下等問題,2021年,武漢對分散在經信、科技、發改等部門管理的政府產業基金進行整合,以公司制形式成立武漢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
“把以前相對分散的政府產業基金整合集中,能更好地發揮基金對產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提高投資的精準度和效率。”武漢基金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基金重點投向人工智能等引領武漢未來發展的高端產業,支持構建武漢“965”現代化產業集羣。
另一方面,武漢加強對頭部基金管理團隊吸引力。截至目前,武漢基金已與中金資本、君聯資本、復星創富、建信股權等頭部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推動新城基金、中小企業產業基金、綠色高質量基金等一批產業基金落地武漢,總規模超100億元。
接下來,武漢產業基金將致力於打通從產業基金到被投企業的“最後一公里”,將邀請頭部創投機構、產業企業舉辦基金推介會,全面解讀新政策、新要求;舉辦系列投融資對接活動,組織相應的投資機構和企業直接面對面進行溝通。
通過長期化、體系化、創新化的組合式產業基金改革“招式”,武漢的目標是,發揮好產業基金的引擎功能、活水作用,既促推產業發展、經濟飛躍,又優化創投生態,打造出資本強磁場,撬動更多社會資本來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