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感染性腹瀉確診霍亂!腹瀉≠吃壞東西,這些情況儘早就醫!

近日,網上有消息稱武漢大學工學部宿舍疑似發現一例霍亂,並且全棟學生都進行了統一肛拭子檢測。

7月11日,官方消息稱經省市區三級疾控中心複覈,該病例的血清學凝集試驗爲O139陽性,診斷爲霍亂,毒力基因陰性。患者經有效診治,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狀已消失。

PART1

您知道嗎?

甲類傳染病霍亂是一種腹瀉

如果你向一個19世紀20年代的歐洲人提起霍亂,或者向一個1943年的北平居民提起“虎烈拉”......那麼他們會感受到的恐懼會是我們這些醫學加持下的現代人難以想象的。

作爲一種甲類傳染病,霍亂是我國傳染病分級管理中最嚴重的一種,比新冠、SARS更高等級,另一個正式的甲類傳染病是鼠疫。

霍亂的本質是霍亂弧菌(產霍亂腸毒素的O1羣或O139羣)通過消化道傳播導致的嚴重消化道疾病。霍亂弧菌可長期在水中休眠,受污染的公共水是大規模霍亂爆發的常見原因。生活在擁擠的環境中而沒有足夠衛生條件的人,尤其面臨霍亂風險。

此次霍亂疫情事發地衛生情況堪憂

我國20世紀上半葉也有多次霍亂爆發,當時我國人民給霍亂起的名字叫“虎烈拉”(霍亂英文名Cholera的音譯),可以看出這種“像老虎一樣猛烈的腹瀉”在當年的人眼中是多麼可怕的疾病。

霍亂主要表現爲突然腹瀉,次數多且量多,大便不成型,多爲水樣,一般爲淘米水樣,少數患者會帶有血性。

有一個通俗點的比方:有霍亂弧菌定植的腸道,就像被安裝上一臺抽水機一樣,日夜不休地把人體中體液和鹽分從腸道中抽出來——甚至形成“噴射性腹瀉”。

PART2

腹瀉≠吃壞東西

去不去醫院看病得分情況

夏季是腸道疾病高發期,腹瀉人羣也隨之增加,很多人都把腹瀉簡單的歸根於“吃壞東西”,殊不知,腹瀉遠不止於這麼簡單。

我們可以將腹瀉大體可分爲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大類。

引起感染性腹瀉的病因主要有:

(1)細菌感染

服用被細菌污染的食物或者飲料會引起細菌性腹瀉(常見細菌有霍亂弧菌、菌痢桿菌、傷寒桿菌、沙門氏菌等);

(2)病毒感染

通過食物或其他途徑感染病毒後引起病毒性腹瀉(常見病毒爲輪狀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引起非感染性腹瀉的病因主要有:

(1)攝食未煮熟或變質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性腹瀉;

(2)進食生冷食物和飲料導致腸胃消化不良引發的腹瀉;

(3)由於受涼導致腸蠕動加快導致的腹瀉;

(4)由於胃腸道腫瘤或疾病導致的腹瀉。

這種情況不需要就醫

偶爾的一兩次“稀便”,是人體的保護性反應,是機體把它認爲“有害”物質迅速排出體外的有效手段。

那麼同理,“有害物質”也可能是“過敏原”,食物本身對人體來說就是一種抗原,由於生物進化,大部分人對大部分食物是存在免疫耐受、相安無事的。但有些人天生是“過敏體質”,對一些特定的食物有過敏反應,比如乳製品、海鮮、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攝入“過敏原”後,消化道開始出現“過敏反應”、腸壁水腫、分泌大量液體,導致糞便含水量顯著升高,而腸蠕動加快也減少了消化時間,最後排出的時候就形成了腹瀉。

所以瞭解自己的身體特點,選擇合適的食譜可以避免這種情況,適當補充水分即可,不需要去醫院就診。

這種情況積極就醫

對於持續時間較長的慢性腹瀉,如果伴有發熱、消瘦、糞便中有油滴、腹瀉與便秘交替、腹瀉影響夜間睡眠、摸到腹部腫塊或者觸痛等情況,積極就醫是正確的選擇。

一方面,長期腹瀉可能已經造成了腸道微生態紊亂,需要長期口服補充益生菌,一般至少數月;另一方面,腸道很可能確實存在問題,在消化科醫生的建議下,做一個腸鏡是最好的選擇。

腸結核、炎症性腸病等,都是造成慢性腹瀉的重要病因。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出現腸梗阻、腸穿孔等更加嚴重的後果。

這種情況儘快就醫

當身邊的親戚朋友出現突然腹瀉並伴有嘔吐、腹痛劇烈、糞便帶黏液或膿血、呈淘米水樣、惡臭、脫水傾向、乏力嚴重或手足發麻等情況,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

除了檢查是否是霍亂等細菌病毒感染外,頻繁的腹瀉和嘔吐會造成人體內電解質的流失,造成電解質紊亂,需要及時止瀉、止吐,如果已經出現相應缺乏症狀則需要補液和抗生素治療。

拿霍亂來說,儘管傳染性很強很危險,但它又是一種容易治療的疾病。患者可以通過口服補鹽液和抗生素治療後逐漸康復,注意衛生也完全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