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能源不是夢?美「核融合」研究再突破 產能超越首次
美國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表示,科學家自去年12月以來,2度在覈融合反應中實現淨能量增益。(示意圖/Shutterstock)
人類朝實現「零排碳」再邁進一步!美國能源部所屬的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LNL)表示,繼去年12月在覈融合反應中實現淨能量增益之後,7月30日科學家再度成功實現核融合點火的突破,併產生更多能量,爲商業量產奠定基礎。
根據半島電視臺、《金融時報》報導,科學家在1950年代得知太陽的能量來自核融合,之後就開始設法複製這個過程,製造「人造太陽」。幾十年來,在突破重重障礙之後,去年12月,LLNL實驗室首度達成「產出能量大於消耗」的核融合反應,實現能量「淨增益」;今年更將產出能量向上提高。
核融合是將兩種氫同位素——通常是氘(重氫)和氚(超重氫),加熱到超過攝氏1億度的高溫,使原子核融合,釋放出氦和大量中子形式的能量,與太陽發出光與熱的原理相同。
在去年12月的實驗中,核融合反應產生大約3.15百萬焦耳的能量,是輸入能量(2.05百萬焦耳)的1.5倍。
而根據知情人士表示,7月底的這項實驗產生了3.5百萬焦耳的能量,將近輸入能量的1.71倍,足夠爲一臺家用熨斗提供1小時的電力。
LLNL實驗室補充說,他們仍在分析最終結果。
核融合的反應過程不排放碳,也不會留下長存的放射性廢物,而且理論上,一小杯氫燃料就能爲一棟房子提供數百年的電力,因此被科學家視爲極富潛力的「終極能源」。美國能源部稱,這項重大突破將爲「國防進步和乾淨能源的未來」建立基礎。
儘管如此,距離核融合「商業化」仍有一段距離,要達成量產的目標,透過核融合發電廠供電,則產出的能量必須是輸入能量的30至100倍,在這之前,科學家和電力產業界還有很多工作尚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