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與臺灣的連動與示範

(示意圖/達志影像)

全球安全與衝突具有連動與示範效應,吳玉山院士指出烏克蘭與臺灣有三個極其相似的比較因素:一、都位在海陸強權相沖的戰略斷層線上;二、對抗的一方是美國爲首的海洋聯盟;三、都具有國家認同與族羣因素,俄羅斯和中國對其重視程度超過任何一個國家。由此可見,保持戰略的平衡,以本國的國家利益爲最高標準,不扈從且不敵對於中美任何一方強權,纔是我國應有的戰略抉擇。

中華民國的憲法至今確保了臺灣政權存在的合法性,執政者捍衛憲法就是捍衛國土安全,因此,在任何爭議領土問題中,我國都能握有根本的談判籌碼與外交斡旋的資格。

美國支持武裝烏克蘭的論點是:展現美國有能力且有決心捍衛盟友,以嚇阻對手發動侵略行動。然而,美國的利益不是烏克蘭的利益。

其中最大的危機有五點:一、忽略俄羅斯對於核心利益捍衛和反擊威脅程度的決心和能力。

二、美國仍活在單極霸權的自我幻想中,透過全球宣傳機器,使盟友相信美國安全保證,導致盟友陷入安全困境與戰爭危機。

三、美國重視信譽與能力的關係,連結維繫全球霸權的想法並無民主和專制的區分,所有霸權本身的邏輯是一致的,造成戰略斷層線上的戰爭衝突螺旋上升。

四、利用代理人戰爭以維持美國對外經濟制裁和武器銷售的理由,將製造更多的人道災難。

五、在多極世界中,沒有任何國家可制止區域衝突未來演變成核武戰爭或是世界大戰,因此,需要所有敵對國家都清楚認識,勢力範圍是地緣政治的核心,並保持戰略距離。

俄羅斯認爲,北約是敵對的軍事組織,越過烏克蘭中立的這條紅線,等同昭示莫斯科失去保衛國土安全的威信和能力。俄羅斯退無可退,出兵前夕向西方發出頻繁的最後通牒,包括:2021年12月~2022年1月,俄羅斯與美國、北約和歐安組織3次談判失敗;2022年2月17日,北約協助烏克蘭15萬軍隊在頓巴斯接觸線上集結;2月21日,俄羅斯正式承認頓巴斯主權,以自衛反擊權完成協防程序;2月24日,開戰。

烏克蘭招致俄羅斯出兵的三條件同時存在:一、烏克蘭加入北約和禁止俄語,具體入憲;二、自2014年政變以來不斷炮轟頓巴斯,殺害俄語族裔;三、北約指導烏克蘭向《明斯克協議》規定的頓巴斯安全區內非法移動。

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日趨激烈,華府軍售臺灣以提高軍事嚇阻能力,從而避免介入中美直接軍事對抗,結果是增加北京的威脅感。北京處理臺灣問題基本有兩個思路:一,臺灣的反中持續下去,不斷證明北京的軟弱,若有動搖北京政權之際,則出兵轉移。二,美軍持續進入臺灣,意味着中國遭到攻擊的威脅程度逐步升高,若構成兩岸永遠分離的條件,北京將被迫先發制人。

中小國家自保須採取戰略平衡:提高戰略自主與創造跨國合作。臺灣身處美國遏制中國前沿,有提高與美國談判的籌碼,爭取更多產品出口美國,而非讓美國施壓臺灣購買武器和農產品,予取予求。

臺灣的戰略安全需要創造兩個條件:一、穩定和平的投資環境,透過執行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保持臺灣戰略自主,不扈從敵對勢力的任何一方。二、制定長遠永續的能源政策,透過電力來源的多元化,打造可持續性且環保安全的能源以及基礎設施。因此,和平環境與充足能源,才能確保臺灣服務業、傳產和高科技根留臺灣,讓民心安定且創造繁榮富足的生活。

(作者爲元智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