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企業數字化轉型不要一味“搞自建”,最簡單就是“上雲”
11月20日,2022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湖北武漢開幕。會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接受了紅星資本局等媒體的專訪,談了有關於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最新情況。
鄔賀銓認爲,5G還需要在技術上做一些改進,以適應工業應用。標準化問題依然制約着5G成本。
他強調,企業數字化轉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上雲,不要直接“搞自建”。整個數字化轉型沒有標準模式,而是根據自身情況,從痛點環節切入。
鄔賀銓
1
5G仍需技術改進以適應工業應用
今年是5G商用的第三年,在鄔賀銓看來,這3年的發展逐漸以工業應用爲主體。
比較有代表性的方面是工業的智能控制,比如礦山下采礦作業,利用5G來遙控井下的採掘設備,包括物聯網攝像頭等等,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也解決了一些安全的後顧之憂。
另一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則是機器視覺的質量檢測。在生產線上,僅靠人力無法避免差錯,利用5G攝像頭,可以把產品在線的在運行狀況的實時圖像傳到後端,後端跟預存圖像來比對,再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處理,這種質量檢測的效率也能大大提升。
但發展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難度和挑戰。比如鄔賀銓提到了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存在於大量工業生產線上。國內的PLC大部分是進口的,且標準繁多。國際標準就有14種,真正在產業應用的標準可以上百種。
由於標準的碎片化、協議不開放等情況,一個PLC對應的生產裝備必須是同樣一個標準,這就導致了不同工廠有不同標準,5G要進來的話,修改協議的成本太高。從而導致PLC很難進入某些場景,也就意味着5G很難進入生產的主戰場。
對於這個難題,鄔賀銓認爲要從標準入手解決。“之所以多標準,是沒有統一標準這種要求,現在隨着數字化轉型,我們就要儘可能地在增量部分不重複,有一些協議可以在存量上來實現不同標準,但可能要付出一些成本和時延的代價。”
鄔賀銓認爲,5G還需要在技術上做一些改進,以適應工業應用。“以前到4G爲止,都是面向消費者的應用,5G的設計思想上仍有這種思維,但面向消費者和麪向工業的應用是不同的。”
他舉例,消費的應用,往往消費者要求是“大”下行:希望從網上下載的多,回傳的少,而工業應用是相反;對公衆的應用,整個網絡的架構層次比較多,而在企業應用則希望要扁平化,層次小;在公衆的應用,運營商關心的是漫遊、切換、計費,而在企業應用,關心的是可靠性,低時延。“如果直接將面向公衆的應用搬到企業,不一定適應企業需要,所以也需要做很多改進。”
資料圖 圖據視覺中國
2
企業數字化轉型要從“痛點”入手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我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5.7%、75.1%,比2012年分別提升31.1個和26.3個百分點。
儘管製造業轉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鄔賀銓認爲,很多轉型並不完全成功,企業轉型了並沒有取得相應效果。
“工業應用,要跟流程密切結合。僅僅買了軟件設備,如果不能很好結合,就沒辦法發揮效果,並且在工業數字化轉型上,要有很大的決心和耐心,不是說一投進去就能產生回報的。”
鄔賀銓又以面向公衆應用舉例,“消費者使用的網絡,它的終端是PC、手機,只要買回來你就會用。可是工業上的軟件、設備也好,買回去可能並不見得所有企業都能馬上用好。因爲公衆的應用是共性的,14億人都一樣,可是工業上的應用是‘個性的’,同一行業、不同企業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工業應用的難點。”
鄔賀銓坦言,整個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度要比公衆互聯網難得多,在節點上要有足夠的耐心決心。“儘管這樣,我們仍然看到了很多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案例,這說明只要抓住了痛點,從痛點入手就可以做。”
鄔賀銓表示,一個企業的生產流程很長,產業鏈關係到上下游,整個數字化轉型從哪裡切入,這是沒有標準模式的。“不同企業可能不一樣,我的看法是哪個地方最痛,從哪裡切入。”
鄔賀銓指出,另一方面,也要看企業在哪一個環節有數據可利用,就從這個環節切入。“並不一定要去買工業互聯網平臺,對於不同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可以有多種路徑,可以選擇自己適合的路徑。”
鄔賀銓爲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明瞭一條“便捷之路”,最簡單的就是“上雲”。
他指出,利用5G工業模組,通過租用運營商的基站和租用運營商提供的5G核心網的用戶面功能就能上雲,只要能上雲,企業自身有數據,就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來實現工業設計、建模分析、優化管理等等。
“我認爲工業互聯網要實現全部的數字化轉型,這條路很長,但是工業互聯網要進入數字化轉型,起點並不難,關鍵是你做與不做。”
3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政府作用必不可少
9月初,工信部發布《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提出“十四五”時期推動全國10000家企業開展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明確,5G全連接工廠是充分利用以5G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集成,打造新型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新建或改造產線級、車間級、工廠級等生產現場,形成生產單元廣泛連接、信息(IT)運營(OT)深度融合、數據要素充分利用、創新應用高效賦能的先進工廠。
“事實上這是推動5G在工業應用的叫法,並不是說所有工廠都用5G,原有網絡就不用了。”鄔賀銓解釋,5G相比有線網絡有一個優勢,即可以讓生產裝備不用固定連線,適用於生產線需要靈活調整的場合。
鄔賀銓指出,5G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比WiFi的覆蓋要好,可靠性也更高,“但是也不等於說所有WiFi的地方全都換成5G,很多應用是5G跟WiFi接力,因爲WiFi比較便宜,在生產前端我們還可以用WiFi, 所謂5G全連接工廠,應該以5G爲帶動,把新一代的信息技術都用起來。”
打造5G全連接工廠,如何解決成本問題?鄔賀銓認爲,成本高意味着規模不夠。“在5G工業的應用,因爲標準化問題沒解決,所以很難成規模,這一點制約了5G成本。”
同時,也不能把簡單的消費應用照搬給企業。鄔賀銓以手機終端舉例,手機是多模多頻,因爲不知道消費者會用到哪個運營商,會到哪個國家參照什麼標準。但工廠裡用5G並不需要多模多頻。“但現在我們沒有區分工業應用和消費應用的頻率,導致在設計工業應用5G模組的時候,不得不按消費應用去做,導致多頻多模,成本就下不來了。”
鄔賀銓建議,爲工業應用劃定專用的頻率,專用頻率的工業用的信道,可以跟消費用的信道分開,這樣可以減少干擾,也可以降低成本。
最後,鄔賀銓強調,不要什麼都搞“自建”。“5G工業互聯網並不意味着每個企業都需要自建自己的工業互聯網系統,實際上只有大企業可能才需要自建5G平臺。所以有多種模式可以因地制宜,簡化5G成本。”
然而最大的難題還是中小企業。鄔賀銓認爲,中小企業的問題,政府作用必不可少。據他介紹,目前國內部分城市在推動5G工業互聯網方面有很多經驗,比如杭州政府開放政府掌握的大數據,成都政府開放政府掌握的應用場景,廣州政府開放政府掌握的算力等。“有效市場、有爲政府這兩者需要結合。”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餘冬梅 王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