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恥課綱」風波延燒 北一女學生、校友有話說
新課綱推薦古文從30篇改爲15篇,讓北一女中國文老師痛批108課綱是「無恥課綱」,更質疑課綱去中化,引發熱議。(本報資料照片)
新課綱推薦古文從30篇改爲15篇,讓北一女中國文老師痛批108課綱是「無恥課綱」,更質疑課綱去中化,引發熱議。有北一女校友分享,古文其實非常有趣,也有很多價值觀值得當代人學習,但有北一女學生強調,文言文比例減少,但納入原住民、本土文學,展現臺灣多元族羣的現況,不同族羣的文學本該呈現在國文課本,不應奉儒家爲圭臬。
現在是北一女中3年級林姓學生表示,舊課綱選入較多古文有其歷史脈絡,但臺灣已是多元族羣社會,也強調多元價值觀,新課綱刪減古文比例,採用更多本土文學家著作、原住民文學,是符合現代趨勢的作法,而且不同族羣的文章本應呈現在國文課本里。
林姓學生認爲,個人品德與閱讀文章沒有太大關係,因爲現在臺面許多政治人物有清廉,也有貪污,但都讀過〈廉恥〉,即使新課綱刪除一部分古文,老師仍會教導,例如〈臺灣通史序〉因爲呈現單一史觀被刪除,但她的國文老師仍會列入課程教導。
林同學強調,新課綱列入更多族羣文學、著作,更能培養學生同理心,並促進認識不同文化、歷史,不該再奉儒家爲圭臬。尤其國文課重要目的之一,是欲激起學生閱讀興趣,如果在課本上看到更多元的文學,相信大家更有機會接觸。
北一女校友、今年大學3年級範姓學生則表示,古文確實需要花多一點時間理解,但讀懂了之後,反而會覺得很有趣,特別是能知道過去與現代用詞的差異,覺得新課綱刪減古文很可惜。
北一女校友陳小姐表示,她是新課綱第1屆學生,不只國文刪掉一定比例古文,歷史科也刪掉很多中國歷史,課文不再按照時間排序說明歷史,而是以經濟、社會等爲題,進行主題式呈現,讓學習變得很片面、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