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越南,看到了20年前的中國

隨着飛機的一陣顛簸,我降落在越南河內的內排國際機場,正式開啓我爲期7天的越南/印尼之旅。

這是2024年,“問道全球”的第四站。

第一站,是1月份的中東。第二站,是6月份的日本。第三站,是9月份的美國、墨西哥。

商業世界就像一片大海,全世界的海洋雖是一個整體,但每個國家又都是一片海灣,有自己的潮起潮落。

全世界的大海彼此相連,共享許多底層邏輯,但具體到每一塊海灣,卻又是那麼不同。

每次問道全球,我都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扔進當地的知識海灣中,瘋狂地吸水。然後晚上回到酒店,再把我這一天的參訪、學習、請教,總結成文章,帶着新鮮熱乎的感受,分享給屏幕前的你。

過去幾次問道全球的感悟,我都放在了文末的文章合集裡,歡迎你去看看。

很多朋友都說,特別喜歡這個系列,每一篇都會看。特別感謝大家,正是你們的支持,纔給了我持續輸出的動力。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也將正式開始更新“問道全球”越南、印尼系列。

雖然任何的個人感悟,可能都避免不了管中窺豹、盲人摸象的嫌疑。但如果這些思考,能給你一絲一毫的啓發,我將無比開心。

那麼,我們開始。

陌生的“鄰居”

說來慚愧,我雖然去過不少地方,但還真是第一次來越南。

此前,我對越南的瞭解,主要是一些奇聞逸事。

比如,地理。越南的地理形狀非常獨特,像一隻瘦長的海馬,全世界長成這個樣子的國家,可能只有越南和智利了。

你看越南,南北部挺寬敞,中部最窄的地方卻只有50公里,只比一趟馬拉松長一點點,理論上跑着步就能“橫穿”全國。

正因爲此,越南南北氣候差異明顯,北方有四季之分,南方卻只有旱雨兩季。

再比如,旅遊。越南和中國接壤,兩國邊境居民又交流頻繁,這讓越南有着一種非常獨特的旅行體驗:坐高鐵到廣西一個叫防城港的邊境小城,走東興口岸,就可以直接出境到越南。口岸外,就是越南的芒街市。

在這裡,你可以體驗“步行出國,當日往返”,和去郊區逛個集市沒多大區別。

甚至,是一些不那麼正面的新聞,比如,南海爭端。比如,越南新娘。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些年的越南,已經成爲了中國增長最快、最不可忽視的貿易伙伴之一。

我給你看幾組數據:

2024年上半年,中國和越南之間的貿易額達到了1238億美元,僅次於美國、韓國、日本,在所有國家中排名第四。超過了人口更多的俄羅斯、印度、印尼。同比增長更是達到驚人的20.6%。

圖片來源:@物流啓示錄

還有,2023年,中國對越南投資達到44.7億美元,同比增長77.6%。今年上半年,中國在越南投資新批項目數量位居榜首,佔越南上半年外資項目總量的29.1%。

所以我說,我很慚愧,如此重要的商業鄰居,真的早就該來。但好在亡羊補牢,永遠不晚。

河內不遠,從上海坐飛機只要3個小時,甚至幾乎不用倒時差,氣候也和中國廣州差不多。但這趟飛往越南河內的航班,卻給了我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此話怎講?

飛向越南的班機,就像一架時光機

去年,有一段話特別火:日本就像20年後的中國,而越南就像20年前的中國。

前半句是說,如今的日本面臨的一些問題,尤其是少子化和社會老齡化,20年後的中國,很可能也將面對。

但後半句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越南就像20年前的中國?

我再給你看幾組數據。

首先,經濟。

2023年越南人均GDP大約4300美元,而中國2007年人均GDP大約是2700美元。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2007年的2700美元,大約相當於2023年的4100美元,和今天的越南幾乎一樣。你看,兩國的經濟發展相差大約16年。

然後,國際排名。

2023年,越南人均GDP在全世界所有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17位。而2003年的中國,這個排名是110位。你看,幾乎一樣。

再比如,出生率。

我沒有找到2023年的數據,但2022年,越南出生率是14.7‰,中國是6.77‰。而2002年,中國的出生率是12.9‰。

高速增長的GDP、源源不斷的外資、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一切,都如同20年前的中國。

這哪裡是飛往越南的班機,簡直是穿越歷史的時光機。

說到時光機,日本著名投資人、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有一個著名的“時光機理論”:不同行業、不同國家之間的發展階段,存在着錯位和不平衡。帶着先進市場的經驗,殺入後發市場,豈不就像是坐着時光機回到20年前“降維打擊”?

通過觀察過去,獲得當前的機會。這就是“時光機理論”。

但我覺得,比起這個學名,有一箇中國人更熟悉的俗稱,簡直完美闡釋了這一理論:抄作業。

在增速放緩的當下,過去20年的中國學霸們,帶着近乎滿分的試卷,去往越南這樣的新興市場。這真是一條肉眼可見的康莊大道。

比如,蜜雪冰城的出海第一步,就是越南。比如,美的第一家海外工廠,就在越南。

蜜雪冰城越南門店

時光機帶我們回到過去,是爲了在未來佔據先機。

呼,飛機停穩,走下廊橋、排隊、出海關。我按耐不住心裡強烈的好奇心,20年前的中國,究竟什麼樣?

我在商場逛着逛着,笑了

出了機場,我們坐上大巴來到河內附近的北寧市,找到一家本地商場,準備買點吃的,順便看看當地的商業環境。

結果,一進商場,我就感覺“穿越”了。

爲什麼感覺穿越了?想想看,如今你熟悉的中國購物中心,是不是都長這樣:負一樓小吃街、一樓奢侈品、二樓三樓精品服裝、四樓運動用品、五樓大餐飲、六樓電影院。

而這家越南購物中心,只有三層,沒有地下商業街。一樓賣化妝品、珠寶首飾、運動品牌。二樓賣各類服裝和雜物,還有一個很大的本地超市。三樓則是餐飲和電影院。

沒錯,年紀大一點的讀者,可能會和我一樣無比熟悉,20年前的中國商場,就長這個樣子。而在今天的越南,你還能看到它。

那,商場裡都有什麼牌子呢?

都是老朋友

我發現,幾乎不需要當地嚮導給我介紹,因爲放眼望去,都是熟悉的老朋友。

往左一看,李寧。往右一看,鴻星爾克。回頭一看,奧康。擡起頭來,名創優品就在眼前。

我不知道越南的消費者是什麼感受。但如果讓我猜一下,或許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就像40年前,喝到人生中第一口可樂的“小劉潤”一樣。

回想我第一次喝可樂,是在小時候,大概是八幾年,有爸爸的朋友來登門時送的禮物。

當時他像拎着茅臺酒一樣,拎着一瓶可樂、一瓶雪碧,隆重介紹說“這是美國最流行的飲料”,這個場景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美國最流行的”這幾個字,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有魔法一般的力量。

今天的孩子喝可樂,都是“對瓶吹”。但當時的我哪裡捨得,都是像喝白酒一樣,倒進小杯子裡,一杯一杯地喝。喝完後還要讚歎一句:美國人的飲料,確實不一般啊!

而如今,越南的這一代孩子,很可能喝着蜜雪冰城、穿着李寧、用着小米平板電腦,就這樣長大。一如幾十年前的我們,看着可口可樂、麥當勞、海飛絲。

當然,除了中國品牌,我還看到了一些“穿越時光”的外國品牌。比如,皮爾·卡丹。

40年前的皮爾·卡丹

我問公司的年輕同事們,你們聽說過皮爾·卡丹嗎?結果,一半以上的年輕同事都回復了“No”。

皮爾·卡丹是來自法國的皮鞋品牌,它還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國際品牌之一。

早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創始人皮爾·卡丹就訪問了中國,不僅是1949年以來首位訪問中國的西方時裝設計師,更在不久之後就帶着自己的品牌進入中國市場。

皮爾·卡丹在天安門

在我們那個年代,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認爲這是最頂級的國際品牌,誰要是能擁有一雙皮爾·卡丹的皮鞋,簡直就像腳踩筋斗雲。當然,經常是一看價格,呀,怎麼我半年工資寫在上面?

如今,這個牌子在國內已經越來越不常見,甚至年輕人都已經從來沒聽說過了。但在越南,短短一個下午,我就看到了好幾家門店。

如今,那些先行的中國品牌們,就如同40年前的皮爾·卡丹一樣,來這裡講述着他們的“中國傳奇”。

人人都是千萬富翁

來越南,首先要適應的,是當地的匯率。最大面額的越南盾,是50W。一沓錢拿在手上,足有上千萬,輕鬆成爲千萬富翁。

當然,千萬富翁的代價,是買包零食就要好幾萬,吃頓正兒八經的,可能隨便就是幾百萬。年紀大了,我真的很怕數0數到睡着。

後來。我慢慢掌握了速算竅門:實時匯率,大約是1人民幣兌3400多越南盾,算上一些換匯折損,大致可以看成1萬越南盾換3塊人民幣。

也就是說,你看到越南的價格是多少萬,就把“萬”去掉,然後乘以3就好。10萬就是30塊,500萬就是1500塊。

可樂、巨無霸、星巴克

每到一個國家,我都一定會找當地的商場逛一逛。商場,是瞭解當地生活的最好方式。

於是,我逛了逛那家本地超市,又逛了逛名創優品,看看這裡的物價如何。

對比不同國家之間的商品價格,我建議你對比三樣東西:可口可樂、麥當勞巨無霸漢堡、星巴克咖啡。

爲什麼?因爲這三樣東西,都是經過百年充分競爭後,生存下來的大品牌商品。他們的價格,大致可以代表不同國家之間的貨幣購買力水平。在經濟學上,甚至有了“巨無霸指數”、“星巴克指數”這樣的術語。

麥當勞和星巴克暫時沒看見,那可口可樂的價格如何呢?一聽330ML的可口可樂,售價8600越南盾,大約2.5人民幣,看起來和中國的價格差不多。

不過,如果從中國進口商品過來,反而顯得更貴一些。比如在名創優品買一個分裝瓶,需要三萬越南盾,人民幣9元左右。

當然,這些都只是走馬觀花的最粗淺感受。更多的細節,還需要深入地交流、請教。

“您還是說中文吧”

走出商場,在街上逛逛,最引我注目的,是街頭的招牌。滿街的招牌,幾乎都帶有中文,不會越南語,估計生存也不會有太大阻礙。

過去我們常說,可以通過觀察一個地方的中餐館數量,和中文使用情況來判斷當地華人數量。我記得今年早些時候去美國時,中餐館的味道很一般,因爲當地華人較少。但後來隨着華人增多,中餐館也變得更加地道、好吃。

滿街的中餐館和中文標識,這說明在越南做生意的華人羣體,多到超乎想象。

除了文字,還有語言。我們的導遊並不是中國人,而是越南人,但他的中文說得非常流利。

我還聽一位去越南旅遊的朋友說過這樣的經歷,他在越南購物,用蹩腳的英語和店員溝通,沒想到店員開口就是標準的普通話:您還是說中文吧。

當然,導遊和導購,是職業所需,而最讓我驚訝的,是逛到的一家顯然是面向本地人的奶粉店。

一開始,我以爲店主小姑娘是來越南做生意的中國人,結果一問之下,她竟然是土生土長的越南人。你聽聽她的中文,如果我不說,你聽得出她是外國人嗎?

眼裡有光的年輕人

另一個引起我巨大好奇的,是越南的人口。

今年年初,越南政府官宣越南人口破億,成爲世界上第15個人口破億的國家。且總和生育率約爲1.96,也就是平均每對夫妻生育1.96個孩子,剛好維持在人口更替水平上下。

比總數更值得關注的,是人口結構。數據顯示,越南0-14歲人口占比22.2%,15-64歲人口占比68.26%,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僅有9.55%,真是令人羨慕的人口撫養比。

圖片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那位賣奶粉的小姑娘告訴我,越南家庭通常都會生2個孩子,而且國家還在鼓勵生3個以上。

這片土地上的年輕人,眼神裡閃爍着和20年前的中國年輕人一樣的光芒。那是對未來的渴望,對機會的期待。

這裡就像一座激情澎湃的青年大學,充滿着後發市場的朝氣與活力。

好戲,纔剛剛開始

這次一起參訪的組員,有和我一樣從國內飛來,還有從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專門飛來的。甚至有兩位企業傢伙伴,帶着自己的接班人一同前來。

明天,就要開始正式考察了。說實話,我有點迫不及待。

越南像是一個時光機,讓你能看到20年前的中國影子。又像是一個萬花筒,折射出各種新奇的商業可能。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們再次回首今天的越南,會發現: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故事。而我們,有幸見證了這個故事的開始,甚至,有機會親自參與其中。

這半天的經歷,就像看了一部電影的預告片——讓人忍不住想知道後面還會發生什麼。

不過轉念一想:如果連我們這些剛來的“半天遊客”都能有這麼多感悟,那些已經在這邊紮根的企業家們,又會有什麼樣的精彩故事呢?

我知道,你也很好奇。沒關係,我會一直陪你。

明天見,北寧,明天見,越南。

我有種預感,好戲,纔剛剛開始。

P.S.

坐在家裡,只能揣測。去到現場,纔有答案。

今年,我們重新啓動了,暫停了4年的“問道全球”。

1月份,我們去到了中東(沙特、阿聯酋)。6月份,我們去到了日本。9月份,我們去到了美國、墨西哥。12月份的現在,我們正在東南亞(越南、印尼),看中國供應鏈溢出的地方,正在發生些什麼。

然後,12月13日晚上19:00,我會在劉潤視頻號直播間,與你毫無保留地分享我在東南亞的所見所聞。

歡迎你點擊下方“預約”按鈕,來直播間坐坐。

未來,我們還會繼續走在路上。

明年1月,我們要去美國東岸。看看文化與創新,碰撞出了什麼樣的火花。

緊接着的3月,我們要去新加坡。看看這個地域狹小、天然資源匱乏、人口不到600萬的小島國,是怎麼在世界舞臺上脫穎而出的?

6月,我們要去英國。看看“世界第一城”的美譽,究竟從何而來。

之後的8月,我們要去非洲。看看那片最狂野的土壤裡,開出了什麼樣的花。

現在,我也想邀請你,與我同行。

一個人,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因爲,一個人的成就,大不過他的夢想。一個人的夢想,大不過他的所見所聞。

如果,你也對這樣的一線遊學感興趣,歡迎你加入我們。

讓我們一起,行萬里路,問道中國,問道全球。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 劉潤主筆/ 歌平編輯/ 二蔓版面/ 黃 靜

這是劉潤公衆號的第2447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