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箇中國道路電磁環境工況正式發佈
在科技浪潮推動下,汽車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產業變革風起雲涌。高算力芯片、高精度傳感器、高性能車載通信系統、高比能量電池、高品質電驅等創新技術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汽車。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逐漸成爲集生活、工作、娛樂、社交爲一體的“第三生活空間”,成爲了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中,通信基站、充電場站、電網系統、道路照明、交通信號燈、廣播電視塔等基礎設施以及惡劣的氣候條件(如雷電天氣),都會產生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會嚴重干擾汽車芯片、傳感器、等電子、電器設備,影響動力、制動、轉向等系統的安全性能,直接危害汽車的電磁安全,甚至引發行車安全事故。
同時,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各類基礎設施繁多,道路電磁環境普遍具有“高密度、大場強、寬頻域”的複雜特徵。
爲適應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新趨勢、新特徵和新需求,保障消費者用車安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於2023年聯合發佈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該指南指出:“車輛應在複雜的車內外電磁環境下保持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功能的正常運行,確保車輛操控、提示報警、數據記錄、數據傳輸等安全相關功能不受影響”。
目前車企普遍採用國際、國家標準(如ECE R10、ISO 11451-2、GB/T 33012.2、GB 34660等)以及企業產品設計規範,對汽車電磁安全性能進行開發設計、驗證評價等工作。
由於這些標準規範並未全面反映中國道路電磁環境的高密度、大場強、寬頻域等特性,傳統試驗方法無法系統驗證評價實際使用中汽車電磁安全性能,消費者用車過程中仍然存在重大用車安全隱患。
爲攻克產業發展難題、解決行業技術痛點、消除消費者用車焦慮,中汽研新能源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於9月26日正式發佈了我國首個“中國道路電磁環境工況”。
“中國道路電磁環境工況”研究團隊自2015年於國內率先啓動道路電磁環境影響研究,系統搭建場景定義,組織開展道路電磁環境數據採集。2018年牽頭組建國內首個由標準制訂機構、汽車生產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單位組成的“車輛電磁環境適應性”行業研究工作組,開展車輛電磁環境適應性對比驗證及研究。2020年開展國內首次試驗室電磁環境構建有效性驗證,併發布國際首項道路車輛電磁環境適應性標準。2023年開展國內首次混響室內電磁環境構建研究,搭建了汽車領域首個雷電測試場景。
歷時9年,研究團隊跨越祖國山河,累計行程超過12萬公里,採集了超10TB的數據量。匯聚行業技術資源,牽頭攻克行業難題,組織了千餘人次的技術交流研討;投入了混響室等數十套國際領先的設備,開展了數千次測試驗證,通過不斷努力和實踐,從全新角度和路徑提出了有效應對實際道路上的電磁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
“中國道路電磁環境工況”項目包含了“典型故障場景”、“典型應用場景”、“模擬場景”和“雷電場景”四類場景的電磁環境信號。其中:
“典型故障場景”經過實地調查、實地監測、實地採集,暗室內復現國內所有汽車電磁安全性能故障高發點(信號塔、隧道、基站、高壓輸電線塔等)的電磁環境信號;
“典型應用場景”暗室內復現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較高城市的典型用車場景(工業區、商業區、居民區和充電站等)的電磁環境信號;
“模擬場景”暗室內模擬汽車接收音頻、視頻等數字廣播以及2G/3G/4G/5G等無線電業務的電磁環境信號;
“雷電場景”暗室內模擬雷電天氣中雷電直接擊中汽車場景以及雷電強電磁場形成感應雷場景的電磁環境信號。
“中國道路電磁環境工況”豐富了現有各類標準的測試場景,完善了現有各類標準的測試方案,旨在全面驗證國內道路實際使用中的汽車電磁安全性能,消除用戶用車焦慮。
基於中國道路電磁環境工況,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開展了“NESTA整車電磁抗擾安全”驗證。該驗證主要針對整車動力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座艙系統、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以及網聯通信系統等進行電磁抗擾安全性能評估。
首批通過驗證的車型共有9款,分別爲:極氪7X、銀河E5、極越01、極越07、星紀元ET、紅旗EH7、問界M9、星海S7和昊鉑HT。在驗證過程中,這些車型均展現了卓越的電磁安全防護性能。
未來,中國道路電磁環境工況研究團隊將不斷豐富國內各類電磁環境“場景庫”,完善道路電磁環境工況的“中國地圖”。同時,團隊還將啓動國外道路電磁環境工況研究,構建道路電磁環境工況“全球地圖”,以全面支持車企的全球化戰略。研究團隊將以卓越的專業技術和堅定不移的決心,不斷科研創新、迭代升級,爲消費者的出行安全保駕護航,爲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