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工智能應用加速發展 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來源:人民網

421家國家級的智能製造示範工廠、萬餘家省級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超過4500家的人工智能企業……當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成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和戰略性技術。

哪些行業將得到正向賦能?如何加強治理實現“智能向善”?如何推進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2024(第二十三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多項議題與此相關。

今年大會上,記者觀察發現,人工智能大步走向“應用”,多種服務模式逐漸涌現,階段性成果已然顯現。同時,在與現場展商和觀衆的深入交流中,記者也察覺到了諸多前所未有的變革。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我國具備超大規模市場、海量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等發展人工智能的多重優勢,應牢牢把握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新機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在人工智能領域,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應用進程持續推進,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784億元。在技術創新方面,2023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門產出數量位列全球第二。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科技發展處處長王正表示,當前以大模型等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經濟形態,日益成爲影響人類未來發展的關鍵變量。

“本輪大模型引領的人工智能浪潮方興未艾,能否在產業中轉化爲新質生產力,在當前如何與製造業深度融合,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仍是人工智能成功的關鍵。”在王正看來,應着重提升以下三個關鍵方面:一是提升創新能力,夯實技術底座;二是要豐富應用場景,加強應用推廣;三是要健全支撐體系,培育壯大產業生態。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黃澄清表示,回顧過往30年,科技創新一直是互聯網發展的蓬勃動力,人工智能是當前備受關注的創新技術,也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的技術。他強調,近年來,多模態大模型取得突破性進展,通用大模型加速拓寬應用場景,正在引領新一輪人工智能創新的熱潮。

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黃鐵軍表示,據預測,在未來三年的時間內,視覺、聽覺、具身、行動等智能技術將逐步實現實用化。同時,隨着新型芯片技術的涌現,未來的車輛、無人機、機器人等設備將實現更高層次的智能化。他強調,人工智能的發展並未止步於當前的連接主義和大模型框架,而是在不斷拓寬新的邊界。特別是在行爲主義和類腦智能等新路徑的探索上,預示着未來的智能將實現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能夠實時感知、判斷和決策時空環境的變化,更貼近於人類的智能模式。

此外,與會嘉賓還針對大模型在強化網絡安全方面的應用,以及互聯網企業在大模型賽道上的探索、創新與實踐,展開了深入的研討與交流。大家普遍達成共識,人工智能大模型已成爲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的核心動力,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活力。(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