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醫生遇害後衛健委等發聲,保護醫生我們還能做什麼

7月19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李晟醫生在門診診療中,突然遭到一男子持刀傷害,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7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中國醫師協會接連發聲。國家衛健委表示,暴力傷害醫務人員是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爲,對此強烈譴責。傷醫行爲不僅嚴重侵害了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正常醫療服務秩序,損害的是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

近十幾年,暴力傷醫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醫護人員的安全感和執業信心,尤其是對年輕醫生的心理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如何識別風險、加強預警

在全球,醫療行業暴力事件的概率也都要超過其他任何行業。美國醫學會(AMA)在去年2月發表的一篇《保護醫生免受暴力侵害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文章中寫道,過去十年來,針對醫生和其他衛生專業人員的恐嚇、威脅和襲擊事件急劇增加。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11年至2018年期間,針對醫療專業人員的暴力襲擊增加了67%,衛生專業人員遭遇職場暴力的可能性是所有其他行業人員的五倍,且新冠疫情發生後尤其嚴重。AMA強調,應加強識別和處理針對醫生和其他衛生專業人員的暴力行爲的能力。

AMA爲醫生、醫院和衛生系統解決醫學工作場所暴力提供了一些建議:首先是從醫生羣體本身的心理狀態進行研究,全面瞭解醫生面臨的壓力,改變他們的工作流程,最大程度上減少醫生的倦怠,讓他們更好地護理患者。

其次是要形成讓同事們“挺身而出”的氛圍,作爲醫生和有組織的醫療人員,有責任確保所有的朋友和同事都在儘可能安全的環境中工作,需要時應該“挺身而出”,不能視而不見。

那麼醫生該如何保護自己?爲此,AMA還專門組織培訓,開展類似醫患對話的模擬課程,提升醫生受到暴力攻擊時的應對能力。AMA認爲,一種方法往往難以解決所有問題,好的制度需要協同各方共同制定。

首先是威懾,無論從法律還是社會層面,對於暴力傷醫都應採取零容忍的態度。要讓暴徒知道,針對醫務人員的暴力是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其次是要有一個標記風險的制度,也就是風險預警。對於有暴力傾向,或者是有過暴力行爲史的患者就醫時,電子健康系統中應該要設置記錄並做好風險標記,並提醒醫護人員注意潛在的問題患者,這個環節提升了風險發生前的預警能力,可以極大地降低風險的發生。

識別、評估並降低風險,有助於對可能發生的暴力事件進行早期干預。患者曾經發生過的所有事件,例如人身攻擊、口頭威脅、虐待等都應報告和記錄爲患者的暴力事件,並作爲電子健康系統患者信息的一部分。

換位思考和溝通,避免種下“暴力的種子”

除了那些“天生暴徒”之外,也有很多暴力事件是由於矛盾所致或蓄謀已久的。一些醫院會有專門的“患者接待部門”,處理相關的糾紛,讓不滿意的患者有一個申訴的渠道。

“避免糾紛的基本原則還是應該換位思考,有時醫生沒有在意的小事情,可能患者耿耿於懷,埋下了暴力的種子。”一位臨牀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還有醫生認爲,現在醫院處理糾紛的方式也應該細化。“醫生如在治療中發生過失或錯誤,患者投訴無可厚非,但也有患者會因不理解而惡意投訴醫生,對於這種情況,也應在預警系統中有所體現。”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在強化警醫聯動方面,AMA建議僱傭退伍軍人作爲安保人員,在醫療機構的重點區域,如急診室、搶救室、手術室和重症監護室派駐警衛。訓練有素的安保人員在危機發生時才能發揮關鍵作用。

在醫院內部安全設施的佈局也很有必要,比如報警系統是否容易觸及,在接診及辦公區之間是否設置了物理屏障和其他保護措施,例如只有持有通行證的人員才能進入特定區域。設置特定的“逃生通道”也很有必要。也有人建議稱,醫生的診室裡可以設置一個“暗門”,起衝突時,醫生“屁股一擡就能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