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生音樂被追捧 商業可行性待驗證
“抱歉,我們之前靜音了。”曾經引爆AI圈的視頻生成初創公司Pika這周又有新動作,深夜發文官宣了音效新功能Sound Effects,實現了爲AI視頻生成配音。從Pika推出新功能Lip Sync,用戶可通過功能爲視頻添加語音對白,並實現嘴脣同步的效果,到PC軟件公司Adobe推出AI音樂生成工具Project Music GenAI Control,使用者可根據文本生成音樂並對其進行精細化編輯,在不足兩週的時間裡,技術大佬緊鑼密鼓借AI佈局音樂市場。據統計,目前市面上公開可用的文生音頻工具已達50餘款。AI作曲融入音樂的製作流程中,不僅爲音樂創作帶來了全新的方式,也在不斷地拓展和重塑傳統藝術創作的邊界。不過對於音樂人而言,AI音樂商業可行性尚待觀察與驗證。
50餘款同臺競技
深夜宣佈上新的Pika給本就火熱的文生視頻圈再添了一把乾柴,也讓文生音樂領域再度引發熱議。
“上新”前Pika和曾引發熱議的文生視頻模型Sora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均爲默片,聲音需要通過其他編輯工具進行單獨添加。而此番Pika的上新,能夠通過視頻內容自動生成相應配音。此外,Pika還在不久前推出了新功能Lip Sync,輔助用戶實現視頻人物嘴部動畫和音頻同步。
Adobe本輪在AI領域的加碼則集中於音樂編輯這一方向。作爲一款文生音樂AI工具,Project Music GenAI Control藉助生成式AI技術,可實現用戶無需具備專業的音樂製作經驗的前提下,仍能輕鬆進行音樂的創作與編輯工作。
縱觀市場,AI大模型的一路“狂飆”下,文生音樂賽道已涌入諸多頭部科技廠商。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現階段文生音樂工具已多達50餘款,包括谷歌的MusicLM、Meta的AudioCraft、OpenAI的MuseNet等。
知名唱片公司們也紛紛向AI音樂拋去橄欖枝,公開資料顯示,主打助眠音樂的AI音樂公司Endel已獲得了華納音樂、索尼、Concord音樂等唱片公司的投資。此外,華納音樂還投資了AI音樂公司Lifescore,後者的AI音樂產品可應用於健身、遊戲等多場景。
音樂廠商率先佈局
而國內大廠也在緊鑼密鼓地安排着在AI音樂領域的佈局,率先行動的是音樂垂類的廠商們。
據公開資料,本站雲音樂2020年對AI音樂創作輔助平臺AIVA進行了戰略投資。到2022年時,又推出一站式音樂創作平臺“本站天音”試水AI音樂創作。本站雲音樂2023年財報披露,已在生產端推出了一系列音樂創作效率輔助工具,覆蓋音樂人創作全流程,包括靈感充電站、本站雲音樂X Studio等,降低音樂創作門檻。
同樣是2020年,騰訊與TME收購了AI驅動的A R監測公司Instrumental少數股權,隨後陸續推出了一站式音樂製作服務平臺“啓明星”、在線音樂創作助手TME Studio等模型,服務於音樂製作流程。
現階段,快手推出了AI音樂創作工作“小森唱”,字節跳動則收購了AI音樂公司Jukedeck入局,隨後又推出了AI音樂創作工具“海綿樂隊”,與此同時,百度、華爲、科大訊飛等大廠也紛紛推出了相關產品。
國內多家初創音樂公司也在AI音樂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研發成果,並積極探索商業化應用的路徑,推出了免版稅音樂生成平臺Deepmusic、可根據哼唱的旋律或音調生成完整的樂曲的“哼趣”App等一系列產品。
一米觀察創始人王毅指出,AI技術在音樂的某些製作環節上已經開始得到應用,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比如輔助MV製作中的某些環節,通過與歌曲本身的表達方式相結合,AI技術能夠快速地呈現音樂所要傳達的情感和氛圍。儘管AI技術在音樂產業中的應用還處在初級階段,但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普及,相信未來能爲音樂創作和製作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新。
機械化的AI難共情
一方是努力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的深刻啓示,另一方是寄望於未來世代所展現的智慧之光,人類與技術在創作上的“相愛相殺”已經很久。
2022年末,當歌手周杰倫被問及是否擔心受到AI音樂的衝擊時,他迴應道,“AI雖然可以做很多事,但取代不了我對音樂創作的美感,所以我無需擔心”。
音樂人趙明對文生音樂的發展表現得非常樂觀,他表示,在未來的音樂產業發展中,相信AI工具與人類創作者之間將形成一種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係。AI提供更高效、更豐富的創作手段,而創作者則可以利用這些工具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這樣的合作模式將有助於探索出更多前所未有的音樂表達形式。
儘管文生音樂技術已取得了進展,但目前其在傳統音樂產業中的普及程度仍然有限,業內對此仍持觀望態度。
“瞭解到國內有部分大廠開始嘗試收集版權音樂用於AI訓練,但並不會用於商業運營之中,大部分的創作者和錄音棚仍按照傳統的創作思路進行音樂製作。”王毅指出,現階段,AI工具處理音樂的手法仍然顯得較爲機械。
而談到AI創作的音樂能否登上傳統音樂舞臺,在疆進酒·OMNI SPACE主理人左野看來並非易事。
左野指出,傳統音樂舞臺更加註重藝術性和人文內涵,而AI在這方面與人類創作者仍有明顯界限。
“在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創作領域,文生音樂AI工具可能會逐漸替代部分人類工作。”左野表示,但對於真正有藝術追求和深度的創作者來說,AI工具更多是一個提供靈感和輔助創作的工具,而非完全替代人類。無論是傳統音樂創作還是AI音樂創作,其核心都在於創作者的自我表達和情感傳遞。AI工具雖然可以模擬出某些音樂元素和風格,但它無法替代人類在創作過程中的主觀性和情感投入。因此,儘管AI音樂創作工具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人類創作者在音樂創作中的核心地位仍然無法被替代。歸根結底,人的創作是爲了表達自己。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韓昕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