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不是開殼就熟了!1細節要注意 5招判斷海鮮烤熟沒
農委會漁業署針對魚肉、蝦子、文蛤、牡蠣及頭足類等海鮮食材,逐一說明如何判斷烤熟沒的技巧。(示意圖/達志影像)
中秋烤肉除了各種肉品外,海鮮也是必備食材之一。然而,這些水產品很容易成爲病原菌覬覦的目標,該如何判斷烤熟了沒?對此,農委會漁業署就針對魚肉、蝦子、文蛤、牡蠣及頭足類等海鮮食材,逐一說明如何判斷烤熟沒的技巧,像是文蛤除了等開殼外,還要確認肉質是否呈奶油色,才能安心食用。
漁業署在其臉書粉專發文表示,中秋烤肉食用水產品,要如何知道到底熟了沒?並推薦以下技巧,以供參考:
1、魚肉:當魚肉呈現乳白不透明狀態,且容易可以用叉子剝開,或是可用筷子輕易戳進魚肉最厚處,就代表成功變熟。
2、蝦子:當蝦子全身變紅,且呈現C型捲曲狀態,即可美味開動。
3、文蛤:除了務必要等文蛤的殼開,還要確認肉質呈現奶油色,就能美味上桌。
4、牡蠣:牡蠣的脣須受熱後會內卷,且其肉質顏色變成乳白色、型態呈固狀,就可以食用。
5、頭足類(魷魚、章魚等):頭足類海鮮要烤到捲曲狀,且肉質呈現白色、Q彈狀態,就能大快朵頤。
漁業署建議,可事先將海鮮燙過,確保烤肉時不會烤的外焦內生,以提高食用安全性。
衛福部表示,生鮮海產及魚貝類易受生長環境中的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污染。腸炎弧菌是一種生長在海水中的細菌,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30~37℃)繁殖速度很快,可在12~18分鐘內繁殖1倍,目前腸炎弧菌造成的食品中毒發生率在臺灣排名第一。諾羅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傳染力及散播力非常快速廣泛,病毒顆粒非常少量即可致病。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造成食品中毒的主要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及頭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