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女生「戴口罩」秒變正妹?精神科醫揭「腦補」真相

文/謝佳君 圖/王竹君

口罩已是許多人的必備單品,好似戴着口罩纔有安全感;但這份安全感究竟來自阻擋了髒空氣病菌,還是包藏了情緒,甚至對外宣告──別和我講話,「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但專家良心建議,若非必要,不要有事沒事就戴着口罩,不僅可能帶來皮膚問題,長期下來還可能妨礙人際關係發展。

近年來,空污問題日益嚴重,加上爲了防堵傳染病、或增加防曬效果,不少人已習慣口罩不離身;但仔細觀察或許可以發現,有些人已把口罩當成情緒防護罩,透過這層「面紗」隱藏喜怒哀樂,將自己與外界築起一道牆。

甚至現在還有「口罩美女」一詞出現,指的是女生只要戴上口罩,僅露出眼睛,容易讓人對她的面貌產生理想化」的幻想。有些女生如果沒有化妝,也得戴上口罩纔敢素顏出門,已對口罩產生依賴性

到底爲什麼人們會對口罩底下看不到的部分,產生「理想化」的「腦補」作用呢?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解釋,大腦設法將一個形象完整化,「填充」口罩底下缺失的部分,這時就很容易產生理想化的現象,好比戴面紗太陽眼鏡圍巾,都是類似道理,「有一種朦朧美,若隱若現的東西反而更挑逗起好奇心和愉悅中樞。」

但爲何是「理想化」,而非「醜化」?楊聰財解讀,人腦其實傾向不理性,長期下來被訓練成喜歡明亮、不喜歡黑暗,喜歡看美好、而不喜歡看醜陋的事物;換句話說,大腦變得很「偷懶」,自動主觀地往某個方向思考,而非客觀的理性判斷,「這是自然演化、大腦被祖先修正過的結果。」

雖然戴口罩會讓人有遐想,也能隱藏情緒、與外界隔絕,但楊聰財仍不建議時時戴着口罩。

人是感官的動物,除了眼神,還需要看到嘴角臉頰的變化,才能透過整個五官表情來判斷喜怒哀樂;口罩也容易使人產生距離感,長期下來也可能不習慣透過表情來表達情緒,溝通能力下降,人也顯得愈來愈孤僻。楊聰財臨牀上遇過不少有社交畏懼症的患者,便是常常戴着口罩,當成一種保護工具。

(一次性的口罩使用後就要丟棄,假使是可重複使用的口罩也要定期清洗。圖片來源:pixabay)

而長期戴口罩不僅影響心理層面皮膚科醫師也提醒應該適時脫下口罩,讓皮膚喘口氣。

雅文皮膚科診所院長黃千耀表示,長時間戴着口罩,假使口罩比較不透氣,悶熱又流汗的結果,容易造成毛孔阻塞而長痘痘或粉刺,尤其顴骨較凸出,容易與口罩內側接觸,更是常見出現皮膚狀況的地方。

此外,口罩的鬆緊帶或固定用的金屬條可能會摩擦皮膚,假使皮膚較敏感,可能會輕微受傷,導致破皮溼疹過敏現象。

醫師也提醒,雖然幼童毛孔出油的現象不像成人這麼明顯,比較不會長痘痘,但幼兒的皮膚比成人敏感、脆弱,更容易因爲長時間戴口罩悶熱、流汗造成皮膚刺激而長溼疹。尤其更小的寶寶若是口水沾到臉上,又長時間戴着口罩,還會造成口水疹。

醫師建議,大部分口罩都是一次性使用,記得要更換,用完就丟,不必太過節省;假使是布料或有特殊設計、單價較高、可多次使用的口罩,建議每天都要清洗。

尤其是機車族常戴的布口罩,如果無法天天清洗更換,建議布口罩底下再戴一層不織布材質、拋棄式的薄口罩,一來加強過濾髒空氣的效果,二來減少直接接觸到布料口罩的髒污

黃千耀也建議,空氣污染嚴重、進出醫療院所、呼吸道比較敏感、或者想要簡單防曬的民衆,確實可以戴上口罩;但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建議進入室內或空氣品質狀況良好時就可以拿下口罩,別讓皮膚悶壞了。

延伸閱讀:

口罩正反面戴錯效果差很多!2關鍵教你辨別

隨着吸附物增加,過濾效果竟會更好!關於口罩 你該知道的幾件事

醫師談空污:該戴口罩的是「它們」 不是人民

這種通勤方式會接觸最多PM2.5 是搭捷運的8倍

五花肉防空污、抗PM2.5?科學家斥「無稽之談」! 顧肺食物...譚敦慈推這4類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