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補課越多,孩子越不愛學習?
話說補課,這年頭可真是個無底洞。
有時候,家長一門心思地砸錢砸時間,還沒少了鼓勵、威脅、甚至哄騙——“多補補,將來上重點不成問題!”
但,現實殘酷。多少孩子補着補着,學會了題型套路,精通了標準答案,卻離“學霸”二字漸行漸遠。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其實,補課補出來的,多半是標準化的技巧和模式,真正的理解和思維,卻無法輕易地傳授或灌輸。那些被稱爲“學霸”的孩子,自主思考的動力纔是他們無往不利的根基。
正如某位教育學者所言,“真正的優秀,從來不是重複的精通,而是探索的深入。”
這裡面蘊含着的,便是自主思維與技巧式學習的根本區別。
可是,當下不少補課班總想着速成,用大量習題和套路技巧讓學生記住“怎樣解題”。
小學的時候,效率確實明顯,三五個題型一套打法,分數蹭蹭往上漲。
可是到了初中,高考更是愈加難測,光靠套路,怎奈應對?
畢竟,一張考卷裡複雜的題目,靠的還是知識的深層理解與靈活應用。
但是補課班注重的只是結果,快出分、提成績,卻未必培養孩子真正的學習能力。
於是,技能能補出來,悟性卻難以提升,正如以扁擔挑水灌田,雖能潤一時之旱,卻不及長久的灌溉系統一般持久。
01 技巧難解知識之根本
所以說,補課只能提升一時的解題技巧,卻不能灌輸真正的領悟。
我想起小學時鄰居家的小孩,天天補課做題,從早上刷題刷到晚上,家長樂呵呵,以爲孩子成績穩了。
可是,等到他初中數學考卷上遇到一道變形幾何題時,他愣了。
題目沒有學過的套路,他苦思冥想,依舊無法下手。家長爲此請了名師補習,老師見了這家長連連搖頭:孩子有解題公式,卻沒有自主思考的動力,遇到複雜的問題,技巧也無濟於事。
家長雖然不解,可這便是補課的極限。
正如前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真正的理解,需要時間,需要的是主動的思維,而非重複的技巧。
02 思維禁錮,限制了成才之路
補課越補越頻繁,成績或許也有所提高,然而,真正的“學霸”並不依賴於此。
記得另一個故事,一位學生成績平平,家長爲此請來多位“名師”補課。考試時,他成績確實有所改善,可班裡的學霸卻並未參加任何補習。結果考試成績依舊遙遙領先。
實際上,學霸不靠題海戰術,卻在課堂上將難題思考透徹,自己鑽研新的解法,成績自然不在話下。
他善於質疑,敢於突破。
時間長了,孩子的思維能力越發靈活,而那些只會記住套路的學生,只能在有限的套路中掙扎。
所以說成才之路,從不在於外力的輔助,而是內心探索的堅持。
03 模仿套路,扼殺了真正的思考
有一位家長分享,他讓孩子記住各種題型,結果孩子把題目都背得滾瓜爛熟。
結果考試時碰上一道類似題型的變形題,孩子依舊不會,便開始埋怨“老師沒講過這個”。家長恍然明白,孩子的學習只停留在“記住”的層面,從未進入“理解”。
他記住的是答案,不是思路,最終不過是陷入了機械重複。
正如有位智者所言,“知識本身無礙,唯思維不暢方成障礙。”
補課雖然幫助孩子“多做”題,卻未曾教會他如何“多想”題。
所以說,補課並非毫無益處,只是過度依賴卻並非長久之計。
真正的解決之道或許在於:
首先,降低補課的頻率,增設思考的時間,讓孩子有獨立鑽研的機會;
其次,家長應理解知識的根本乃是靈活應用,若總拘泥於補課帶來的分數,反而會讓孩子錯失獨立思考的機會。
最重要的是,鼓勵孩子質疑與探索。與其在固定答案中尋找安慰,不如讓孩子在探索中感受成長的樂趣。
如此,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孩子,方能在成長之路上不懼挑戰,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