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開館 「日常戰爭」請綠色乖乖坐鎮
臺灣館開館前製作團隊特地從臺灣帶來數包「電腦保護神」綠色乖乖,安放在電腦等機器之上,把臺灣特殊的「乖乖文化」帶到水都威尼斯。記者陳宛茜/攝影
演習警報、爆破、撞擊與緩慢的中華民國國歌,交織迴盪在威尼斯百年宮殿普里奇歐尼宮之中。北美館主辦的第60 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臺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17日於水都威尼斯舉行預展,透過錄像藝術家袁廣鳴的六件作品,描繪美好世界背後的懷疑及不安,並探討戰爭在臺灣人日常生活中烙下的陰影。
走進臺灣館,觀衆將先看到兩件袁廣鳴的經典錄像作品輪流播放。「日常演習」中,袁廣鳴以5 架空拍機同時於臺北市區5條主要幹道正上方、以監控式的鏡頭拍攝記錄臺灣人熟悉的「萬安演習」。整座城市淨空,彷彿居民自地表消失。此一自1978年開始的防空演練,在外人眼中是城市奇觀,對臺灣人卻是再平常也不過,透過袁廣鳴冷靜詩意的鏡頭,讓臺灣人不禁驚覺—我們是否已把戰爭帶來的威脅視爲日常?
「佔領第561 小時」則是袁廣鳴應學生之邀拍攝紀錄2014 年的太陽花學運。透過和媒體攝影機截然不同的角度和速度,袁廣鳴企圖將學生佔領立法院的行動描繪爲「尋找一個更美好的家園」;他將國歌倒轉並放慢速度,打造「革命」與「神聖」相互交雜的氛圍。
後頭的小房間則放置兩件作品—「扁平世界」運用AI以圖搜圖拼貼不同國度的Google 街景,完成「網路時代的新公路電影」,暗諷全球化的千篇一律。前方是本展唯一一件動力裝置作品「預言」,靜物畫般的餐桌上擺着純白的餐具與晶亮的玻璃杯,桌下的動力裝置則每隔一段時間便製造猛烈的搖晃,讓觀者驚覺眼前的美好可能瞬間崩毀,既暗喻戰爭也象徵地震。
隔壁的房間則放映展覽同名作品「日常戰爭」,在一間象徵臺灣中產階級的套房之中,爆發一場神秘的襲擊,將房間炸成戰後滿目瘡痍的廢墟,然而當鏡頭定格在破滅的魚缸,美麗的金魚突然復活、繼續詩意優遊,一切彷彿只是一場虛擬的戰爭遊戲。這是袁廣鳴透過自行研發的單軸線性「運動控制系統」配合程式精密控制,以每秒240 格多次高速拍攝實景後,縫合所需局部及片段,最後再結合3D 掃描及建模後製合成。
牆上懸掛的一張畫則有畫龍點睛的效果。這是袁廣鳴根據美國軍官戴着護目鏡目睹核彈裝置引爆的紀實照片所繪的鉛筆素描,畫中的軍官坐在躺椅之上凝視遠方,彷彿帶着墨鏡度假。展場中的椅子呼應畫中的躺椅,隱喻椅上的觀衆和畫中的軍官一樣「旁觀他人的痛苦」。
此次臺灣館的展件包括五件錄像作品與一件動力裝置,彼此互相呼應;空襲警報、國歌與爆破、撞擊,這些臺灣人熟悉的的聲音此起彼落、重新交織,彷彿重新創造了一個名爲「日常戰爭」的命運交響曲。看似隨興的節奏其實倚賴精密的科技運算,臺灣館開館前製作團隊特地從臺灣帶來數包「電腦保護神」綠色乖乖,安放在電腦等機器之上,把臺灣特殊的「乖乖文化」帶到水都威尼斯。
袁廣鳴根據美國軍官戴着護目鏡目睹核彈裝置引爆的紀實照片所繪的鉛筆素描,畫中的軍官坐在躺椅之上凝視遠方,彷彿帶着墨鏡度假。他用此一繪畫暗喻臺灣館觀衆都是在「旁觀他人的痛苦」。記者陳宛茜/攝影
北美館主辦的第60 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臺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17日於水都威尼斯舉行預展。記者陳宛茜/攝影
袁廣鳴創作的動力裝置作品「預言」,靜物畫般的餐桌上擺着純白的餐具與晶亮的玻璃杯,桌下的動力裝置則每隔一段時間便製造猛烈的搖晃,讓觀者驚覺眼前的美好可能瞬間崩毀。記者陳宛茜/攝影
在威尼斯雙年展兵工廠展場的水上巴士處,可以看到臺灣館的招牌廣告。記者陳宛茜/攝影
北美館主辦的第60 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臺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17日於水都威尼斯舉行預展。記者陳宛茜/攝影
北美館主辦的第60 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臺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17日於水都威尼斯舉行預展。記者陳宛茜/攝影
「佔領第561 小時」是袁廣鳴應學生之邀拍攝紀錄2014 年的太陽花學運,此刻於威尼斯美術雙年展臺灣館展出。記者陳宛茜/攝影
第60屆威尼斯美術雙年展臺灣館展品「日常演習」,袁廣鳴以5 架空拍機同時於臺北市區5 條主要幹道正上方、以監控式的鏡頭拍攝記錄臺灣人熟悉的「萬安演習」。記者陳宛茜/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