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選舉 獨派踐踏國手參賽權
訂定於1981年的《洛桑協議》確認了中華奧會的國際名稱,並允諾給予完整的權利。臺灣體壇健兒之後遂以「中華臺北」的名義,繼續在國際運動場合中一展身手。
《洛桑協議》,從臺灣觀點來看,是面對中共的強勢打壓,被迫委曲求全的產物。但如果從大陸的觀點來說,就有另一種解釋:大陸因爲堅持一箇中國而不被西方主導的國際奧會接納,以至於1984年洛杉磯奧運之前,從未正式參加任何奧運活動。而現在大陸的「中國代表權」雖已獲得世界性的廣泛承認,但國際奧會爲了幫助臺灣保留會籍,竟然用盡各種方式,豈非不公至極?大陸一方面有不平之感,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敬佩臺灣運動界在國際紮根已久,人脈廣泛,徐亨、吳經國等老前輩更在國際奧會享有的極高聲譽。《洛桑協議》的出爐就是明證,相較之下,國際體壇對於大陸是冷冽與一板一眼,對於臺灣確實是溫情脈脈許多。現今面對國際現實以及兩岸差距,我們對「中華臺北」這個名稱,應該心存感恩而非抱怨。
然而,臺灣綠營政客和羣衆,從來不把這種「妥協下的溫情」當一回事,試圖以「臺灣爲名義參加東京奧運以及所有國際賽事」進行公投連署,用國內的創制複決權,挑戰國際規範。今年5月國際奧會已決議「不會覈准」中華奧會變更名稱的提案,但綠營仍執意推動民間公投提案的進行。
這種手段除了挑釁大陸,也無視過去30多年來,臺灣體育界人士以及國際奧會對中華奧會存續所作出的努力,而其目的只是作爲年底選舉的造勢活動。
中華奧會副主席蔡賜爵勸阻北京不要取消臺中市舉辦權的時候,用「貿然作出取消的決定,恐怕反而激化公投,甚至影響今年底及後年初的地方及總統大選」當理由。如果大陸不理會,就可以拉擡獨派氣焰,順便鼓吹大陸是紙老虎不足爲懼;大陸若出聲,就可以哭訴大陸打壓,賣弄悲情。反正結果穩贏不輸,所以這些人眼中只看到臺灣人的主觀心態和自己的操弄機會,完全無視兩岸情勢、國際現實,更不顧惜過去臺灣各界爲了保住現況,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和妥協。
東亞青運只是前奏,未來假如真的通過了公投案,觸怒的恐不只是大陸,而是整個國際奧會。綠營政客如此蠻橫,竟置臺灣可能被國際奧會除名、臺灣選手喪失參賽權於不顧!
只有全民覺醒,莫再姑息,以霹靂手段,對這類挾持作出堅決抵制,迎頭痛擊,纔可將這些步入瘋狂的政客導入正途。否則未來國際賽事上,我們年輕選手恐再無施展身手的舞臺。(作者爲武漢大學兩岸與港澳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