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最新統計食物中毒統計 超過7成和「病毒」相關
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技正兼科長郭慕蓉說,目前獲食藥署認證的檢驗機構共有125家次。記者賴昀岫/攝影
衛福部最新統計,111年臺灣發生499件食物中毒事件,約3成與細菌有關、超過7成和病毒相關,還有部分爲細菌與病毒共同引起,當2人或2人以上吃了相同的食物後,出現相似症狀,加上從可疑的食餘檢體或其他環境因子,分離出相同類型病原菌,就稱爲1件食物中毒事件,不過如果檢驗爲肉毒桿菌,或造成急性中毒,只要1人就可成案。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蔡宗佑說,食品中毒事件的定義爲,2人或2人以上吃了相同的食物後出現相似的症狀,並且自可疑的食餘檢體,如糞便、嘔吐物、血液等,或在空氣、水、土壤等其他環境檢體中,分離出相同類型,如血清型、噬菌體型的致病原因,就稱爲1件食品中毒。
不過,如果因肉毒桿菌毒素而引起中毒症狀,且自人體檢體檢驗出肉毒桿菌毒素,由可疑的食品檢體檢測到相同類型的致病菌或毒素,或經流行病學調查推論爲攝食食品所造成:或因攝食食品造成急性中毒,如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中毒,即使只有1人,也視爲1件食品中毒案件。
據「111年食品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中指出,該年度臺灣總共發生499案食品中毒案件,患者人數4495人,在判明案件中,與細菌有關的食品中毒案件有57案,佔30.2%;與病毒有關的食品中毒案件,以諾羅病毒爲最大宗,共計137案,佔72.5%。天然毒中毒案件計4案,佔2.1%,皆由組織胺造成。
細菌性病因中毒案件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20案最多,其次爲仙人掌桿菌及腸炎弧菌,皆爲14案;患者數同樣是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多,總計有1039人,其次爲仙人掌桿菌的809人,及病原性大腸桿菌的326人。病因物質判明合計,爲扣除重複計數的數值,細菌與病毒共同引起的有10案,患者數共103人。
對於民衆覺得疑似出現食物中毒時,該如何採集檢體,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食物中毒與相關檢體採集;若是以患者檢體主要由醫院或疾管署主要採檢,以糞便爲例,可能會有污染的風險,醫院端會有相關採檢方法,嘔吐物部分,民衆如當下狀態許可,可直接吐在袋子裡。
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技正兼科長郭慕蓉說,食藥署參照國際ISO 17025:2017標準,及對檢驗機構管理的特定要求,建立檢驗機構認證制度及辦理食品、藥品、醫療器材、化妝品領域檢驗機構認證作業,截至113年8月底,獲食藥署認證的檢驗機構共有125家次,認證項目數共1804項,其中以食品類最多。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說明,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方式。記者賴昀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