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人生的手排檔

如果人生是一輛車,開手排還是自排比較過癮?

朋友去參觀巴黎奧運,回來後說在歐洲租自排車很難。在臺灣習慣開自排,回頭開手排,手忙腳亂。

我想起自己開車經驗。跟他一樣,我也從手排開到自排。表面上更進步、方便了,但擦撞卻更頻繁。手排開了多年,從來沒事。「升級」到自排,車子傷痕累累。

爲什麼?省掉開手排的手忙腳亂,照理說應該更安全啊!

因爲在自排車中,我不是在「開車」,而是車在「開我」。

開手排,兩手兩腳都要用上,所以得非常專心。開車,是一件全神貫注、手腳並用的事。

開自排,理論上當然也要這樣,但實際上單手單腳也行。那多出來那隻手要幹什麼?

你知道的。

特別是當車進步到有個無所不能的大螢幕,右手可忙的了。點螢幕選音樂、打電話、甚至讀簡訊、買東西…坐在車內,本質上是車在「開我」。我只是在駕駛座上,做在辦公椅上會做的事。明明只是普通車,我卻在理面「無人駕駛」。

用這樣的方式開車,非常危險。那用這樣的方式生活呢?

如果人生是一輛車,隨着科技的進步和各種便利服務的出現,很多人也從「手排」,升級到「自排」。

除了滑手機和敲鍵盤,我們不常用手做事。眼,而非手,成了最常用的器官。螢幕,成了我們看世界的管道。

特別是當螢幕的功能變得如此強大,我們總是同一時間在做三件、五件事。表面上是善用了時間,但一天結束後卻不記得時間用到了哪裡。蜻蜓點了一大片水,卻沒有看過水裡的魚。與其說在「過生活」,不如說是生活在「過我們」。

偶爾,當我們喊煞車,從「自排」回到「手排」:做一頓飯、走一段路、唱一首歌、聽一場演唱會、聞演唱會中身旁女子的香水…「過生活」的感覺纔回來了。

「過生活」,無非是善用每一個感官,來體驗實體和線上世界的每一個奇景。但在「自排」人生中,我們感官都只用了十分之一。是的,「自排」生活舒適而便利、不會手忙腳亂,但生命中許多粗糙而富饒的粒子,也因此從光滑的表面上滑落。

跟參觀巴黎奧運的朋友喝完咖啡,我走回停車場。坐進車,把兩手放在方向盤上,摸着內緣突出的質地。我當然還是忍不住地滑了手機,但也開了雨刷,把擋風玻璃洗乾淨。我們都回不去手排車的生活,但至少可以在自排車的日子,保持更高的自覺,和更有意識的選擇。人生的路,其實很短。在「車上」,不代表在「路上」。我關掉導航,想用自己所有的感官,一次,就這一次,找出下一條路。

(作者爲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