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靈節期間的墨西哥,一座巨型迪士尼樂園

即使上映了許多年,《尋夢環遊記》這部動畫電影依然在我心中佔據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爲了親眼看看現實版的《尋夢環遊記》,作爲淚崩粉的我在國慶假期和朋友從北京飛抵墨西哥的度假勝地(號稱是“美國人的三亞”),同時也是瑪雅文化重鎮——坎昆,然後去了瓜納華託、墨西哥城、瓦哈卡等城市,雖然距離亡靈節還有將近一個月,卻也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氛圍,看到了不少慶典開始前的“佈置環節”。

在電影巡禮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電影裡很多看似不經意的角色和事物,展開來看都是一段墨西哥歷史文化的羊皮卷。我也在不同的城市遇到了這些文化符號。

“什麼是終極死亡?”

“如果在活人的世界裡,再也沒人記得你了。”

這是皮克斯的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裡的一段經典對話。電影虛構了一個墨西哥小鎮,小鎮居民的親人在死後會繼續“生活”在亡靈城,每當一年一度的亡靈節來臨,去世親人們的魂魄就可以憑擺在祭壇上的照片返回現世與生者團圓。我愛這部電影是因爲它讓我相信,只要我不忘記故去的親人,他們就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快樂地生活。

小鎮雖是虛構,但亡靈節卻是一個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土著紀念活動的傳統墨西哥節日。慶祝活動從11月1日持續到11月2日,人們會搭建祭壇,擺放萬壽菊和逝者生前喜愛的食物,然後帶着這些物品前往墓地祭奠。儘管節日的主題是死亡,但墨西哥處處充滿“喜喪”的歡樂氛圍,大街上掛滿一串串像窗花一樣的彩色剪紙,還有盛大的遊行活動。因爲就像電影所傳達的亡靈節理念——“死亡不是終點,遺忘纔是”。

俯瞰瑪雅金字塔

位於尤卡坦半島的奇琴伊察,始建於公元5世紀,是瑪雅文化頂峰時期的重要遺址,如今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在坎昆報了個一日遊的精品團,近距離了解瑪雅文化的同時,也是想去打卡《尋夢環遊記》的同款天坑“Suytun”。從坎昆到奇琴伊察車程2小時,剛好夠講解員給大家播放一部瑪雅文化的史詩級電影《啓示》作爲預習。

奇琴伊察實際是一片瑪雅城邦遺址,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卡斯蒂略金字塔(El Castillo),用於祭祀墨西哥最高神職的神——羽蛇神(一條身上長着羽毛會飛的蛇,有點像咱們中國的龍),所以也被稱爲羽蛇神金字塔,《尋夢環遊記》裡亡靈城的入口就出現了這座金字塔。不同於埃及的金字塔,瑪雅金字塔的四面由大小兩種臺階構成,卡斯蒂略金字塔的四面各有91層臺階,象徵一年四季各91天,再加上金字塔頂部用來獻祭的一層,一共365級臺階,剛好代表一年365天。

《尋夢環遊記》裡亡靈城的同款入口

奇琴伊察附近有兩處受歡迎的天坑,其中“Suytun”天坑因爲非常像《尋夢環遊記》中出現過的同款場景而成爲影迷的必打卡勝地。嚮導帶着我們走過一塊外星飛船一樣的石碑,又穿過一片木棉樹,就來到了這座天坑所在的溶洞。站在伸展到湖中央的一段棧道仰望洞頂外的天空,也算沉浸式體驗了一把米格爾被扔進深坑裡的無助。

Suytun天坑

另一處名爲“Ik Kil”的天坑就顯得休閒了許多。站在坑頂向下俯瞰,儼然一幅露天泳池的景象,有人在湖中悠閒地游泳,也有人在陽光下跳水,製造出一彎彎小彩虹,場景相當治癒。

Ik Kil天坑

瓜納華託夜景

“亡靈城的原型地一定是瓜納華託!”

從墨西哥東南的坎昆到腹地的瓜納華託,需要途經首都墨西哥城。也許是坎昆的度假屬性太強,直到來了墨西哥城,見到越來越多熱情友好的墨西哥人,我才真正感覺自己到了活力四射的拉丁美洲。在墨西哥,與當地人互動的方式太簡單了,基本上只要你帶着友善的微笑跟陌生人有了眼神接觸,對方立馬反手一句情緒飽滿的“¡Hola!”和一個大大的笑臉給到你。

瓜納華託是一座長在山上的彩色城市,乘坐纜車到山頂就能俯瞰全城的風景。白天的瓜納華託是一幅五顏六色的熱帶城市風貌,十六世紀時,它曾是世界最大的銀礦中心之一,如今是一座藝術之都,除了亡靈節,最重要的節日還有每年7月末的國際電影節,和10月的塞萬提斯國際藝術節。街頭巷尾總能遇到抱着吉他的街頭藝人,耳朵裡也會不時鑽進歡快的拉丁風情曲調。夜幕降臨後,這座城市就像換了一層濾鏡,瞬間變成爲現實版的“亡靈城”。如果說《尋夢環遊記》是從某個墨西哥城市獲得的美術靈感,那麼我相信,亡靈城的原型地一定是瓜納華託!

瓜納華託的彩色街景

瓜納華託市中心有一個大市場,亡靈節前夕,很多攤位都掛滿了彩色剪紙和節日裝飾用品,我在這裡還看到了類似電影裡的那隻彩色紙牛。

它的學名叫皮納塔(西班牙語piñata),是一種紙糊的容器,裡面裝滿玩具和糖果,在節慶或生日宴會上懸掛起來,讓人用棍棒打擊,打破時玩具與糖果會掉落下來。市場門口的流動小販會賣一些特色街頭小吃,比如搭配豐厚醬料的烤玉米,還有現場削掉外皮和刺、可以直接吃的新鮮仙人掌。順便提一句,墨西哥的肯德基並沒有墨西哥雞肉卷。

瓜納華託當地市場中的彩色剪紙和皮納塔

四通八達的地下隧洞是瓜納華託的另一個城市特色。當初修建隧洞主要是爲了起到疏浚的作用,以應對瓜納華託河的洪水氾濫。如今隧洞裡不僅鋪設了石板路,還增添了照明設施,形成一片地下的機動車路網。車道兩邊修了人行便道,所以我很容易就走進隧洞裡,找到了與《尋夢環遊記》中埃克托給米格爾化妝的橋洞類似的場景。

瓜納華託當地市場中的彩色剪紙和皮納塔

瓦哈卡的聖多明各教堂

瓦哈卡真不愧是木雕之都。一座城市最引以爲傲的元素通常都能在機場見到,瓦哈卡機場隨處可見的就是造型各異、色彩斑斕的木雕藝術。

我和朋友在抵達瓦哈卡的第二天,就找了個當地司機兼嚮導去探訪城市周邊的木雕村。在木雕村,講解員Miguel接待了我們,首先給我們講解了木雕的製作過程,從如何選木頭,到使用天然染料調色時的關鍵在於白色的配比,一些色彩的調製還會用到檸檬汁。之後我們又參觀了製作木雕的工作坊,雕刻小組的成員都是資深的匠人,因爲雕刻對工藝和審美的要求更高,剛入門的學徒會進入塗色小組,按照師傅給的圖紙,給拋光好的木胎畫上繁複的顏色。

瓦哈卡的木雕匠人

木雕的造型是愛波瑞吉(alebrije),這是一種色彩鮮豔的,墨西哥民間藝術幻想出來的生物。墨西哥人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像守護神一樣的愛波瑞吉,通過生日可以推算出是什麼動物,按照Miguel介紹的公式,我的愛波瑞吉是一隻鷹。

奇異的愛波瑞吉

在瓦哈卡旅行的最後一天,當我第三次去逛偌大的瓦哈卡菜市場時,很偶然地遇到一個賣墨西哥玉米糉子的小攤,就是電影裡米格爾的奶奶把盤子摞成一座小山的主食。

玉米糉子的學名叫“塔馬利”,是中美洲的傳統食品,通常是用玉米澱粉和成麪糰,再包裹在玉米殼或香蕉葉中蒸熟食用。就像我們的糉子一樣,塔馬利也可以塞進各種餡料,比較常見的墨西哥風味有豬肉、奶酪、水果、蔬菜、辣椒等等。剝開外皮,口感確實軟糯,但中間餡料的調味可能不太符合中國人的口味,我只能勉強吃下一半。

墨西哥傳統美食塔馬利

每次旅行的末尾,我都喜歡在這座城市最熱鬧的廣場坐一會兒,看這裡日復一日的人來人往。突然一個渾身散發出歡樂氣息的大哥懟到我的視線前,非常無厘頭地開始曬自己僅會的一句漢語“捏ho~”

這就是墨西哥吧。一個從來沒有煩心事兒,隨時充滿快樂的國家。即使是面對死亡這個沉重的議題,他們也可以樂觀地把一個紀念逝去親人的亡靈節,過成一個歡快的盛大節日,還能在辣椒和龍舌蘭酒的熱烈中,對你更加熱烈地招呼一聲“¡Hola!”。

策劃 / 悅遊編輯部

編輯 / Oliver

助理編輯 / Joy

撰文 / Kido

圖片提供 / Kido、@照夜白川、視覺中國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