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發揚臺灣文創軟實力

社評

大陸一款冰箱貼──國博鳳冠冰箱貼上架兩小時,賣出1700個,4個月內賣出53萬件。這款中國國家博物館開發的文創產品,原型是北京明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所戴「九龍九鳳冠」。鳳冠冰箱貼熱賣是大陸博物館文創市場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博物館文創商品交流

文創收入已成爲大陸各大博物館收入的重要財源。三星堆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年營收已超過億元人民幣,文創收入佔總營收2/3以上。以中國國家博物館爲例,僅鳳冠系列文創產品的冰箱貼、徽章、書籤、鑰匙扣等銷售總額已突破1000萬元人民幣。

大陸博物館文創熱與文博市場的成長有關。首先,大陸文旅消費不斷升級。消費者從物質消費轉向體驗消費,開始注重產品的文化內涵和創意價值,這種消費趨勢的轉變,推動文創產品不斷創新與升級。

據智研諮詢的報告,2023年大陸文創產品市場規模達到16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09%。今年10月蘇州第13屆中國蘇州文化創意產業交易博覽會,3天內項目簽約金額人民幣71.7億元,展會現場文創產品銷售額達人民幣400萬。

大陸有6000多個博物館,國有博物館佔比約70%,這些博物館過去主要依靠政府撥款維持經營。2015年大陸官方發佈《博物館條例》,鼓勵博物館商業化經營。此後,大陸逐漸興起「博物館熱」,開發文創產品成爲各博物館籌措資金的重要管道之一,各類以歷史文化爲靈感的文創產品成爲市場寵兒。

大陸博物館文創市場崛起,與十多年前臺北故宮文創商品在大陸走紅有關。當年,「朕知道了」紙膠帶、「墜馬髻」頸枕等臺北故宮文創是大陸游客必買伴手禮。不少大陸文博機構派員赴臺北故宮博物院、臺灣歷史博物館等學習考察文創周邊開發、博物館品牌運營。此後,大陸各大博物院紛紛開發自己的文創周邊產品,其中不乏臺青的參與。

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工作過的殷伊玲,在大陸從事博物館文創多年,她帶領的團隊以慈禧在圓明園的畫室──大雅齋爲靈感,借鑑慈禧御用官窯瓷器用色、花卉、紋理,設計出「太后專用」書籤、筆記本、奶茶紙杯等系列文創,獲得2019年大陸「紫金獎」博物館文創銀獎,該系列後來成爲南京博物館的銷售爆款和宣傳招牌。

人才與科技大膽西進

南京雲錦博物館聘請臺青簡名偉爲館長,這位年輕的館長帶領團隊緊跟潮流時尚設計圍巾、包包等文創商品。讓雲錦這個收錄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藝術融入現代時尚元素,同時也幫助該博物館轉虧爲盈。

在大陸設計界看來,臺灣的創意設計有獨到之處。大陸設計莊重典雅,臺灣設計充滿靈動,更體現人文情懷,並享有世界聲譽。大陸近年引進一批臺灣設計人才,爲大陸設計界注入新的活力。如前臺北故宮博物院消合社總經理何春寰如今任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臺北101LOGO設計者、參與臺北故宮文創設計的唐聖翰目前也在北京大學廣告系任副教授……這些西進的設計大師,爲大陸博物館文創提供了獨特的智力支持。

兩岸定期舉辦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兩岸博物館IP授權交流論壇等活動,爲兩岸文創界提供交流平臺。臺灣文創產業發展較早,如今數位科技在文化產業的運用愈來愈廣泛,不論是AR、VR、區塊鏈、生成式AI等,臺灣擁有良好的ICT製造與研發能力,可爲文創產業發展帶來極大助益。

大陸擁有廣闊的應用市場,例如在博物館文創中融入VR、AR技術,用數位科技新媒體來展示並傳播博物館文化,是博物館文創開發的重要趨勢。臺灣文創產業應大膽西進,發揮優勢,以文創撬動大陸文博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