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大陸如何思考國民黨主席選戰
社評
國民黨主席選情日漸升溫,候選人張亞中的表現意外掀起輿論旋風。在現行黨員投票選制下,張亞中「空戰」的熱度不容易撼動選情,但張亞中有力、邏輯嚴密的兩岸主張,讓兩岸議題成爲此次選舉的主軸。這對近年逐漸與大陸保持距離,在兩岸議題上顯得畏手畏腳的國民黨而言,是一個好現象。
不棄守一中和反獨
張亞中的兩岸論述堅持多年,一以貫之,從未因外界接受與否或兩岸時勢變化而有所動搖。他曾擔任洪秀柱陣營的幕僚,在洪參選2016大選及擔任國民黨主席時,將其兩岸主張上升爲政策願景。張亞中積極參與兩岸學者交流,大陸對其論述相當熟悉。張亞中堅持反對臺獨、堅守中華文化的立場,大力推動兩岸二軌對話,以及探索兩岸和平制度化架構、統合方案,相信陸方對其相當尊重。
不過,當年洪秀柱主席任內,張亞中的一些重要兩岸主張並沒有納入當時國共會談的共識之中,內情不得而知,但多少能看出一些問題。作爲「學者」的張亞中堅守理念難能可貴、勇氣可嘉,但作爲「政治人」,想必大陸另有一套處理方式和標準。「政治人」要掌握妥協、協調之道,更要擔負起壯大自身實力、擴大民意基礎的重擔。
但無論如何,此次張亞中的兩岸論述成爲選舉「亮點」,不僅獲得藍營、大陸網民肯定,綠營亦有人表示敬佩,這說明各方都不否認張亞中追求兩岸和平的赤子之心。
大陸對國民黨主席選舉謹慎、不表態已是多年慣例,以免造成干預、介入選舉的印象。而且以目前國民黨內部生態來看,大陸似也沒必要特意「捧」或「打」某一候選人,只會靜觀其變。不過,如果說北京「不在乎」此次選戰,那也未必,畢竟自江啓臣上任起,北京不發就職賀電、王金平登陸破局、國共平臺束之高閣,北京表面冷淡,其實反襯出內心在意國共關係,尤其是九二共識的互信基礎。此次黨主席選舉,是否可以給國共互動帶來轉機,相信北京也在觀察、評估。
大陸應該會注意到,此次選戰的4位候選人中,沒有一個人主張拋棄九二共識、包容臺獨或跟隨民進黨走「親美抗中」路線。經過這幾年兩岸對抗、美中競爭,加上民進黨對內煽動民粹、壟斷輿論霸權,不僅臺灣社會被「大內宣」帶偏,藍營內部也不時傳出對既有兩岸路線的異音。假如連國民黨都棄守一中和反獨,將爲大陸對臺政策帶來重大打擊。但此次4位主席候選人頂住壓力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和平,雖然有對內爭取基本盤的因素,但也證明九二共識與兩岸和平仍然是藍營選民的共識,兩岸關係不需要悲觀。
兩岸關係不必悲觀
外界多預判「統一」是大陸未來10年內的重要目標,事實上北京對臺政策還是反獨優先,但加強了「反獨就是促統」的邏輯關係,諸如加大「臺獨之日就是武統之時」等宣傳,並且將美臺關係的升級、質變納入是否觸犯「臺獨紅線」的偵測範圍。這是因爲大陸高層體認到,民族復興進入最艱困的時期,臺獨的確是「高危風險」之一,很可能令戰略機遇期付之一炬。但另一方面,北京也深知,只要穩住美中關係,臺獨風險就可以管控,從最新中美領導人習拜通話中就能看出,雙方形成了維持競爭、管控衝突、尋求合作的三軌並進格局,美方重申一中就是「管控衝突」的重要一環。
以目前蔡政府的執政聲望,國民黨2022地方選情大致樂觀,應可繼續維持多數地方執政,只要國民黨牽制力夠強,「臺獨主流化」或綠營「萬年執政」就是僞命題。在上述背景下,新任國民黨主席能否帶領藍營在2024年奪回政權,在2015年「馬習會」基礎上,讓兩岸互動走回正軌,甚至帶向更高階段,就變成北京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回顧國民黨2018地方選舉大勝,2020大選卻因民進黨「撿到槍」而出現鐘擺效應的前車之鑑,雖有偶發因素(香港事件)影響,但也因國共高層互動萎縮的現實所致。大陸若認爲解決臺灣問題,美國因素重要,臺灣內部因素不重要,恐怕有失偏頗。寄希望於臺灣同胞,爭取臺灣民心認同,纔是真正有助於兩岸融合、解決政治紛爭的路徑。大陸應以2005年連胡破冰爲啓示,思考國共關係的下一步如何走,纔有機會打開兩岸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