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丨準東攀登
烏魯木齊市東北方向約200公里處,1.55萬平方公里戈壁灘上,正演繹着一個綠色傳奇。
這裡是新疆首個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元開發區——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
從2012年成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來,準東一年一個腳印,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成爲新疆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極。
開發區是改革開放先行區、經濟建設主戰場、新質生產力主引擎。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
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新疆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的戰略定位,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也迫切需要注入更加強勁動力。作爲全疆最具代表性的開發區,準東重任在肩,如何才能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高位佈局 點亮發展之光
2月18日,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來到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入有關企業調研煤炭煤電和現代煤化工等產業發展工作。細細數來,自2021年底到新疆工作,這是他第7次到準東調研。
準東開發區爲何備受矚目?
這裡擁有中國最大的整裝煤田——準東煤田,預測煤炭資源儲量3900億噸,佔全疆儲量的17.8%、全國儲量的7%。不但儲量豐富,其煤種以不粘煤爲主,其次是長焰煤和弱粘煤,煤質呈現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不易結渣、活性大等特點,是非常好的動力、化工、制油制氣用煤。
這條“黑色巨龍”給中國鋪就廣闊無垠的“能源地毯”。
準東開發區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列爲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的重要基地,與寧夏寧東、陝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齊名。
準東能在新疆衆多自治區級及以上園區中脫穎而出,產值位居榜首,是其雄厚實力的體現,也從側面反映出其在煤炭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的深厚底蘊與廣闊前景。但放在更廣闊的視野來考量,準東的發展潛力顯然有待進一步釋放。
以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爲例,該基地曾被媒體冠以“再造一個寧夏經濟總量”,是西部首個產值超過2000億元的化工園區;2024年,榆林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48億元,向“萬億之城”目標邁進,這其中,煤炭煤電煤化工功不可沒;而鄂爾多斯市日均產煤200多萬噸、每天發電3.7億千瓦時。
如何將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爲發展優勢?和全國同樣類型的排頭園區比,準東開發區該如何校準在發展理念、視野格局、能力作風上的發力方向,實現更大發展?
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高位推動下,準東的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緊緊圍繞煤炭的高值化、高效化利用,加強煤炭的就地深度轉化,不斷培育發展新動能,用同樣的資源生產出附加值更高的下游產品,爲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多元利用水平,高質量建設國家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
——加大能源資源優勢轉化力度,推動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持續激發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加快構建新疆特色優勢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建設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範區取得更大成效……
方向已經明確,行動至關重要。2月28日,準東“營商環境服務年”暨“項目建設攻堅年”動員大會召開,以“開春即開工、開局即決戰”的姿態向重大項目投資400億元年度目標發起衝鋒。
改革破局 激活創新之光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2024年,準東開發區入選“年度中國開發區營商環境百佳案例”,是全疆唯一入選的開發區。
事實上,改革創新,正是準東開發區開啓快速發展之門的“密鑰”。
近年來,準東開發區大膽先行先試,轉職能、創機制、破難點,聚焦資源轉化、產業轉型、動能提升等方面攻堅突破,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勇蹚改革之路。
圍繞資源開發利用、能源發展佈局、產業升級延鏈、推動產城融合、完善體制機制等方面,研究制定高質量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意見和任務分解具體改革舉措。
推進能源供給改革創新,誰加工轉化就給誰優先配置煤炭資源;
推動能源消費利用創新,提高原料用煤比重;
建立優勢特色產業引領發展機制,提升資源能源清潔利用效率;
建立健全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進體制,打造準東“智谷”;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有“翻天覆地”鉅變,又有“見之於微”細節。
2024年,圍繞培育壯大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強化科技創新戰略、優化制度保障、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等五個方面,準東開發區又提出多項改革任務。
通過出臺“招才引智”實施辦法、高層次人才管理辦法,持續搭建英才舞臺、完善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營造人盡其才良好環境,準東開發區讓更多“千里馬”競相馳騁。
二十年磨一劍,準東給出資源型地區轉型的“新疆答案”——不是簡單挖煤賣煤,而是用創新鏈重塑產業鏈,重構競爭基因,“一子落,滿盤活”。
準東開發區相繼成立準東現代產業學院、準東能源研究院、準東工業設計研究院,以及中國—塔吉克斯坦煤電能源清潔轉化及高效綜合利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科技機構,還與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
截至目前,準東開發區建成自治區級以上創新平臺19家,煤制烯烴、煤制氣、甲醇等新能源項目不斷取得新突破,一批國內領先的新技術、新工藝廣泛應用。
從2024年起,準東開發區每年投入不低於1.2億元資金,加快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企業和科技型人才,加速釋放先進產能,培育打造新質生產力,助推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有效轉化。當年兌現科技創新獎勵資金3600餘萬元,進一步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如今,準東開發區這片土地上林立着與煤電煤化工、新能源等產業相關的1600多家企業。約15萬人在這片熱土上逐夢奮鬥,他們幾乎都是年輕人。
“現在人人身上有擔子,有動力,活力隨之釋放出來。”這是準東開發區的共識。也正是一大批視野開闊、年富力強、有幹事創業激情、專業性強、攻堅克難能力強的人才不斷充實到開發區中,持續革故鼎新,爲準東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提供着源源不斷的動力。
對標拓局 綻放趕超之光
登高才能望遠,敢變局才能開新局。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建議,在“雙碳”戰略背景下,準東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煤炭產業發展,整合全疆乃至全國優勢資源,加快建設新疆煤炭實驗室;加快煤層氣的開發和利用,把“厚家底”轉化爲“新引擎”;優化和延伸產業鏈結構,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用好光伏資源,促進清潔能源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要抓實煤炭煤化工安全生產工藝的升級改進,保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當前,準東開發區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圍繞新疆“十大產業集羣”建設佈局,加快產業轉型,發展現代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核心產業。產業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羣。
2024年,準東開發區全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佔昌吉回族自治州的5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8%,佔昌吉州的70%,在全疆A層級園區(開發區)中綜合發展水平排名第一。
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準東開發區已建成30條“輸煤走廊”,總里程達200公里。2024年,準東開發區疆煤外運增長66.7%,佔全疆的62.36%;發電量超千億千瓦時,其中疆電外送電量683億千瓦時、佔全疆60%。
如今,在準東開發區戰略規劃中,不僅被定位爲國家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還是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以及西氣東輸和疆電外送的重要基地。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準東煤化工和硅基產業正積極探索新發展模式。
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有限責任公司爲準東煤制氣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持,計劃通過支線將其上載至西氣東輸管網,爲全國用戶提供清潔能源。更值得期待的是,準東正在補全產業最後拼圖:煤制油項目進入環評衝刺階段;7家龍頭企業佈局煤基新材料;新能源裝機突破千萬千瓦。
凱歌而行,不以山海爲遠;乘勢而上,不以日月爲限。
今年,準東開發區計劃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19%以上,錨定“產業強區”目標,加快打造2個千億級產業集羣和3個百億級產業集羣。千方百計釋放優質煤炭產能,建成一批具有示範作用的智慧綠色礦山;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形成全國具有競爭力的低電價示範區;依託現有產業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着力攻堅煤炭分質分級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CCUS等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推進煤化工與“綠電”“綠氫”耦合,水耗、能耗和碳排放強度下降,爲全疆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準東的攀登之旅還在繼續。(馬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