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正在大規模從中國撤出? 陸官媒:更多技術含量高外資進來

▲外資出逃中國?陸官媒《人民日報》:更多技術含量高的外資進來了。(圖/pixabay)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從中國大陸爆發疫情到結束,西方媒體不斷質疑是否能還能留住想撤離的外資。中國大陸官媒《人民日報》今(10)日頭版一篇文章以「外資正在大規模地從中國撤出去」爲標題,舉例美商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加碼開分店,是因爲抓到大陸市場變化,近年沒跟上市場變化的外資撤出,反而迎來更多技術含量高的外資進場,闢謠西方媒體稱「中國不需要外資」的說法。

《人民日報》今10日報導,首先質疑一組數據,「2024年全年,中國實際使用的外資金額同比下降27.1%,同時新成立的外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9.9%。兩個數據,是不是自相矛盾?」

「有沒有感覺到近年來許多門店關閉了,是不是常看見類似『沃爾瑪撤離中國』的新聞?」反2024年12月18日,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在浙江溫州開設了全大陸第五十二家門店。

更直觀的是,2024年第三季度,沃爾瑪在中國的淨銷售額同比增長17%。「一家總被傳『撤出中國』的企業,卻在中國市場保持銷售額增長,矛盾嗎?」

上述案例反映中國大陸市場的變化,在消費需求個性化、多元化趨勢下,在本土零售企業強勢崛起下,傳統商業模式在中國行不通了,快速反應跟上中國市場變化的外資企業才能獲得成功。

當時代在發展,中國市場已今非昔比,中國與外資的相對關係也有了新變化。在討論外資是否撤出中國時,先要搞清楚「中國還需要外資嗎」?

中國大陸抵京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從資本緊缺轉向資本富餘,從注重引進外資轉向「引進」「走出去」並重,一些網友認爲「中國沒那麼需要外資了」,一些外媒藉此鼓吹「中國不歡迎外資」。

中國真的不需要外資嗎?報導指出,「加快構建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外資仍是關鍵樞紐。」舉例近年,中國大陸出臺了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的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舉措,舉辦進博會、鏈博會,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給予外資國民待遇等措施,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不斷降低,越來越多的中小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這是新設外資企業數量較快增長的重要原因。

至於引資規模爲何下降呢?報導又稱,產業投資是面向長期的理性經濟行爲,受中長期多重因素影響,數據上下波動是符合經濟學規律的。先看短期,2021年以來,中國大陸連續3年引資規模超1兆元(人民幣),外資大量流入,集中釋放了投資需求,2024年有所收縮也在正常範圍內。

以長期來看,全球跨國投資呈現出服務化、輕資產化趨勢,利用外資規模與新設企業數量之間也會出現階段性反差。目前,中國大陸服務業利用外資規模佔七成左右,服務業輕資產屬性明顯,這對引資規模的影響可不小。

外資對中國的態度?「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這是衆多外資企業的共同心聲。

今日之中國,技術突破、人才累積,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世界工廠」含金量躍升;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顯著,「世界市場」空間廣闊。「這些年,一些沒有跟上中國市場變化的外資撤出了,更多技術含量高的外資進來了。」

近年來,美西方一些人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全球跨國投資持續低迷,這對中國吸引外資帶來了不小挑戰。外部環境越是嚴峻,越需要以更高質量的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應對外部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