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族「口腔通肛門」一吃就拉? 原來是壞菌在作怪
41歲曾先生常外食、壓力大造成腹瀉,經中國附醫智腸檢發現是困難梭狀菌引起。(中國附醫提供/馮惠宜臺中傳真)
中國附醫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文元指出,長期倚賴一般抗生素治療,可能導致腸道細菌數量迅速下降,潛在病原體增加,而引發其他感染疾病。(中國附醫提供/馮惠宜臺中傳真)
透過智腸檢進行腸道定期健康檢查,除了能及早治療,還可以幫助民衆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健康生活品質。(中國附醫提供/馮惠宜臺中傳真)
41歲房仲曾先生因3餐外食加工作壓力大,兩年來只要吃東西就拉肚子,還合併腹絞痛,經人介紹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採集糞便進行「智腸檢iMe腸道菌相檢查」,發現腸道內有具抗藥性的弱性壞菌:困難梭狀菌,在醫師建議下服用益生菌及多攝取高纖食物,調節菌羣平衡,3個月後腸道菌羣明顯優化,他也告別腹瀉絞痛。
這名曾先生每日外食,頻繁腹瀉絞痛,幾乎是口腔直通肛門:吃了就拉,他並不以爲意,直到今年中在中國附醫健檢時反應此現象,該院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文元建議他先調整飲食習慣,若是更嚴重時再接受腸胃鏡檢查。
後來經醫界友人推薦,接受中國附醫「智腸檢iMe腸道菌相檢查」,檢查報告發現,腸道內有困難梭狀菌造成腸道發炎而經常腹瀉,曾先生服用益生菌及多攝取高纖食物,3個月後再次檢查,發現已不再檢出困難梭狀菌,且其他各菌羣比例也有明顯優化,且回到每日1次排便正常,腹部也不再經常絞痛。
林文元指出,困難梭狀菌全臺盛行率約1至5%,是導致急性或持續性腹瀉的原因之一,一旦長期放任此腸道病菌,分泌毒素破壞腸粘膜,可能引發嚴重腹瀉,更嚴重會造成腸胃道穿孔,甚至休克發生敗血症。
中國附醫檢驗醫學中心院長薛博仁指出,一般來說,腸胃檢查分爲侵入式與非侵入式,過去以非侵入性的糞便採檢,往往受到病原菌量太少而無法培養病菌,或是因爲可檢測閾值太低致使PCR檢測爲陰性;而該院智腸檢的檢測,是以細菌基因進行第3代基因定序技術的腸菌相分析,對腸道菌叢進行高精密與多元檢測,來分析腸道菌叢組成與發現潛在的腸菌叢羣落結構變化,透過糞便採檢即可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