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抨擊中國電商惹爭議,專家稱背後意圖值得警惕
近日,有外媒發佈名爲《電商如何加劇中國通貨緊縮》的報道,惡意抨擊中國電商與中國經濟,報道立論與邏輯的荒謬引發爭議。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外媒相關報道或是有意挑釁,與美國當下的通脹壓力相關,也與中國電商集體出海的良好勢頭相關,其刻意製造爭議輿論背後的意圖值得警惕。
美國通脹壓力“禍水東引”?
分析人士稱,這背後可能是美國轉移國內通脹壓力的一場輿論預謀。自9月中旬美聯儲降息以來,“美國通脹是否會捲土重來”的討論遍佈世界輿論場。如火如荼的新一屆美國總統競選中,如何解決通脹問題亦成爲兩黨候選人博弈拉票的重要議題。
今年9月,美國CPI最新數據同比上漲2.4%,雖連續6個月回落,但仍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特別是住房、日用食品等板塊的通脹壓力令美國民衆生怨,恐慌情緒蔓延。波音工廠工人罷工已超一個月,最新分析數據顯示,本次罷工給波音公司及其客戶、股東和員工造成近50億美元的損失,風波尚未平息。另,數萬名碼頭工人也加入罷工大軍,這是美國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港口碼頭工人自1977年以來首次大規模罷工,甚至引發了“搶購衛生紙”的極端場面。
“按這篇報道的邏輯,中國電商嘗試低價路線就加劇中國通縮,那麼美國自身的電商巨頭們Costco、亞馬遜也在打低價戰略又怎麼解讀呢?”知名經濟學家、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分析,這篇報道最大的問題就是結論先行,錯誤歸因,刻意爲之的痕跡很重。他表示,緩解國內矛盾的一種奏效策略,就是在國外塑造“更慘的假象”,針對中國便是其慣用的輿論手段之一。
此次出手的兩位記者,均供職於紐約時報首爾站,長期關注中國的商業與社會問題。在紐約時報官網的作品列表中,二位僅在2024年唱衰中國的報道就有十來篇。包括《中國政府拯救樓市的做法惹惱了誰》《“黑神話:悟空”爆火背後:言論管控令海外玩家不滿》《中國重振經濟爲何這麼難》等,直到最新這篇《電商如何加劇中國通貨緊縮》出爐。
今年8月底,有國際新聞資深人士專門撰文起底《“黑神話:悟空”爆火背後:言論管控令海外玩家不滿》一文,從一款中國爆款遊戲關聯到民族主義、女權主義、言論自由等惡意立論先行的方向,邏輯不能自洽,爲抹黑中國而撰稿。
中國電商對美國市場持續帶來衝擊
前述報道中,中國電商與通縮互爲因果,形勢不容樂觀。但據多篇國際新聞報道顯示,中國電商正在跨境電商市場風生水起。
行業頭部阿里巴巴,開闢海外雙十一戰場,旗下全球速賣通聯合菜鳥國際升級物流履約服務體驗,“全球5日達”國際快遞產品擴展至14個國家,5日達“包郵區”加速覆蓋歐、美、亞三大洲。過去兩年,速賣通的全球平均送貨時效縮短了50%,重點國家送達時效提升至5到7天。日前,京東旗下出口商品一站式消費平臺京東全球售宣佈,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優化物流履約體驗,在官方直郵、三方集運兩種運輸模式基礎上,加推特快直郵-空運、標準直郵-空運、經濟直郵-海運三種履約模式。另有海外網站分析工具顯示,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平臺Temu的用戶數量近期已達亞馬遜91%,有望在年內超越後者。
美國針對中國出海企業由來已久,TikTok的風波還未平息,9月美國政府又進一步表示正在採取行動收緊小額包裹免稅機制。此前,價值低於800美元、針對個人的貨物,無需繳納進口關稅和加工費即可進入美國。此番收緊策略,無疑也是爲中國電商量身打造。
此次輿論將中國電商與通縮二字相關聯,意味深長。朱克力分析,這本身是商業主體間正常的市場競爭,該報道卻刻意掛鉤政治,若中國電商行業因此遭受壓力,勢必減緩出海企業給美國電商市場帶來的巨大沖擊,其背後的真實意圖值得進一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