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擔憂:你可能成爲AI的傀儡,最終被開發商俘獲

12月24日消息,到2025年,與一位能全面瞭解你的日程安排、社交圈以及日常行爲軌跡的個性化AI智能體進行交流,將變得司空見慣。這種技術被宣傳爲一項高端便捷的服務,等同於擁有一位私人助理,而無需支付任何報酬。

這些高度個性化的智能體經過精心設計,旨在通過支持和吸引用戶,使其自然地融入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從而深度洞察我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爲習慣。藉助語音交互技術,這種看似無縫的親密感更被推向新的高度。

然而,這種舒適的體驗實際上建立在一種錯覺之上,彷彿我們正在與一個真正具備人類特質、完全站在我們立場的夥伴交流。然而,這種表象掩蓋了智能體背後的真實運作模式,它們服務於工業界的優先利益,而這些利益並不總是與我們的個人意願一致。

新一代AI智能體擁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它們可以巧妙地影響我們的消費選擇、出行決策,甚至是閱讀偏好。這種操控力之大令人驚歎。它們被設計成以人類的語調與我們互動,讓我們幾乎忘記了它們的真正效忠對象。實際上,它們更像是“操控引擎”,以便利性作爲吸引用戶的表面理由。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更傾向於接受那些如同摯友般爲我們提供幫助的AI智能體。然而,在這個日益孤獨和隔離的時代,這種依賴讓我們更容易受到機器的影響甚至操控,因爲這些智能體精準捕捉了人類對社交聯繫的渴望。於是,每塊屏幕都成爲了私人化的算法舞臺,精心編排出最大限度吸引觀衆注意的“個性化現實”。

這一現象正印證了多年來哲學家們的警告。著名哲學家兼神經科學家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Dennett)在去世前曾寫道,模仿人類的AI系統暗藏巨大風險。他指出:“這些仿真人類是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人工造物。它們通過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迷惑我們的心智,利用我們最深層的恐懼與焦慮,將我們引入誘惑之中,最終讓我們默許自身被其征服。”

個性化AI智能體的興起標誌着一種新型認知控制形式的誕生。它超越了cookie追蹤和行爲廣告等傳統直接手段,轉而通過更爲細膩且強大的方式——對個體視角的深度操控,施加影響。權力的行使不再依賴有形的控制信息流動的手段,而是通過一系列難以察覺的算法輔助機制,悄然塑造着現實,將其調整爲完美契合每個人內心渴望的樣貌。這不僅是對現實的反映,更是對我們所處世界輪廓的重新定義。

這種對思想的影響構成了一種心理政治機制。它潛移默化地引導着我們的思想如何孕育、發展和表達。其力量的核心在於一種難以察覺的親密感——它深入我們的主觀世界,不動聲色地改變我們的內在認知,同時讓我們仍然相信自己擁有選擇和自由。

畢竟,是我們主動請求AI爲我們總結文章或生成圖像。表面上,我們似乎掌握了提示權,但真正的決定力量隱藏在系統的設計之中。內容個性化程度越高,系統越能精準預設並引導用戶達到特定的結果。

從這種心理政治中揭示的意識形態意義來看,其深刻性令人震撼!傳統的意識形態控制依賴於諸如審查、宣傳等直接手段,而當下的算法治理則如隱形之手,無聲無息地滲透人們的心理世界。這標誌着一種從外在強制性權威向內在邏輯認同的轉變。那塊看似開放的提示屏幕,實際上成爲了個人專屬的迴音室,迴響着強化既定認知的聲音。

更爲令人不安的是,AI智能體營造出一種令人舒適且輕鬆的氛圍,使質疑其存在的合理性顯得格格不入,甚至顯得荒唐可笑。試問,有誰會去批判一個能夠隨時滿足你所有需求、響應每一次奇思妙想的系統?面對無盡豐富的內容組合,我們的反對之聲又如何能夠站得住腳?

然而,正是這種所謂的便利,成爲了我們深層疏離感的根源。AI系統看似滿足了我們的每一個願望,但這一切不過是從訓練數據的選擇、系統設計的決策,到商業和廣告需求對輸出內容的影響所共同塑造的結果。我們在這場模仿遊戲中甘之如飴,卻未意識到自己已然成爲棋局中的一枚棋子。(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