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存底續增 連三月攀峰

外資有價證券加存款市值約當外匯存底比重

中央銀行公佈10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金額月增18.02億美元,至5,467.01億美元,連續三個月創歷史新高,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表示,主要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的挹注,以及當月歐元等貨幣對美元匯率明顯升值。

蔡烱民表示,10月外匯存底增加原因,主要是美元走弱,國際美元指數下跌0.93%的影響,歐元等主要非美貨幣對美元大多升值,使得以歐元等其他外幣持有的外匯,折計成美元后增加明顯。其次來自外匯存底投資運用的收益,「這個月投資收益認列還是比較多一些,基本上每個月認列金額均有差異」。

統計顯示,10月國際美元指數走低,主要非美貨幣對美元匯率升值明顯,其中歐元上漲0.62%,英鎊勁揚2.52%,澳幣更狂飆4.78%,人民幣走高1.33%,僅日圓因避險資金流出貶值1.49%,因此,以這些幣別持有的外幣資產,折計爲美元后增加。

10月臺股先跌後漲,當月仍上漲52點,反應在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市價計算,連同其新臺幣存款餘額增加至6,987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的128%、月增1個百分點。蔡烱民指出,外資當月雖賣超臺股新臺幣656億元,並且匯出資金,但下旬臺股回漲後,應是外資持股的成分上漲,使得餘額仍增加。

蔡烱民認爲,近期美元又走強,但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決策會議後,主席鮑爾宣佈縮減購債計劃及時程,預計明年6月減至零,但升息還要看就業等經濟數據表現的情況。市場看法普遍一致,因美國經濟前景看好,若美債殖利率攀高,最快明年底前將升息二至三次,屆時將刺激美元需求,使得美元走強,非美貨幣反應走弱。

新臺幣10月底至11月以來續在區間震盪,11月5日收在27.882元兌1美元,爲近二週新低。蔡烱民說,匯率變動的因素衆多,除了外資動向,還包括出口表現不錯、壽險業海外投資、民衆買匯等,但主要還是國際美元走勢,「這應該是明年下半年之後比較大的影響因素」。

臺灣外匯存底餘額在主要國家排名仍是第五名,第一名是大陸至9月底3兆2,006億美元,第二名日本至9月底爲1兆2,849億美元,第三名瑞士至9月底1兆44億美元,第四是印度至10月20日的5,771億美元。另臺灣出口主要競爭對手南韓10月底4,44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