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客來臺自由行每人補助5000元!旅遊業曝心聲:政府慢半拍
新冠疫情趨緩,觀光產業亟待復甦。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左)今表示,國內目前情況是「出境熱,入境冷」,相較周邊地區努力推觀光,臺灣國際觀光行銷能量太少,航空運量不足,應重啓兩岸航線,對入出境觀光收益都有幫助。(周志豪攝)
新冠疫情趨緩,觀光產業亟待復甦。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今表示,國內目前情況是「出境熱,入境冷」,相較周邊地區努力推觀光,臺灣國際觀光行銷能量太少,航空運量不足,應重啓兩岸航線,對入出境觀光收益都有幫助。
交通部月初表示將投入60億元吸引國際觀光客來臺,李奇嶽批評,其中很大部分用於缺工補貼,相較他國國際觀光行銷預算偏少;且去年10月國門已開放,相關預算今年才公佈,還有很多方案沒公告,業者難以配合,政府速度太慢。
李奇嶽也提醒,政府方案固然兼顧補貼國外業者,但是也應該要鼓勵國外業者採購臺灣本地業者的旅館住宿或遊覽車業務等等,而不是直接送錢給國外旅行社。
李奇嶽指出,相較周邊國家或地區,臺灣補助外國觀光客來臺自由行每人補助5000元,團體旅客平均每人1000元已經偏少,但補助的錢還是希望留在臺灣業者手上,也許是採購旅館或遊覽車,而不是直接送錢給外國旅遊業。
李奇嶽說,外國觀光客八成留雙北,政府要讓補助金能平衡發散到各產業,避免消費過度集中在特定場所與消費,像是自由行的5000元,不要變成排隊名店或住宿點就用完,應有效率引導到不同消費品項,否則沒法幫到需要幫助的產業。
李奇嶽也呼籲,政府一定要增加國際觀光行銷的力道,增加國際宣傳預算,重啓兩岸航線,並且儘速將觀光局升格爲觀光署,都是對觀光產業極有助益的選項。
國民黨智庫今舉辦記者會,對後疫情時代振興觀光提出建言。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來臺旅客人數,2016年以前每年可成長15.6%,但之後成長率只剩3.6%;臺灣曾提10年觀光業創造「兆元產值」計劃,現在觀光產業已成「慘」業。
朱立倫說,把3年疫情期間排除掉,我國觀光消費赤字也越來越大,國人出國觀光旅遊所支出金額,遠高於所有國內觀光業者收入,疫情前2019年支出是205億美元,但收入僅144億美元,逆差從2016年32億美元擴大到61億美元。
朱立倫質疑,國門打開了,但從去年10月解封到現在已近五個月,觀光客的人數、收入有達到預期目標?交通部觀光局稱今年要有600萬旅客來臺,如今二月馬上要過了,有100萬國際觀光客了嗎?
朱立倫強調,疫情前我國觀光旅遊競爭力已從32名降到37名,再加上週邊日本、南韓、泰國競爭,造成臺灣旅客人數不增反減。
國民黨智庫執行長柯志恩指出,鄰近的日、韓、泰國,國門解封前已摩拳擦掌做好各種振興觀光措施要大賺觀光財,但臺灣的疫後觀光政策卻「落後部署」,今年2月中才邀國外共200名旅遊業者來臺賞燈與踩線,怎麼吸引外國觀光人潮?
柯志恩建議,政府應放下畫地自限的觀光政策,打造觀光高值化、差異化、國際化,改善觀光旅遊業工、缺才問題,開拓多元觀光客源市場,服務加值、品質和安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