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航空公司對大陸市場失去興趣?外媒曝「3大主因」

陸籍航空公司海外擴展之際,外媒:外國航空公司對中國市場失去興趣。(藍孝威攝)

據美國之音報導,行業數據顯示,中國的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線上的市佔率正在擴大,而外國競爭對手卻對中國市場望而卻步,原因是受到中國旅行需求疲軟、成本上升和需要避開俄羅斯領空而導致飛行時間延長的影響。

新冠疫情後,以英國航空和澳洲航空等西方航空公司爲首的外國航空公司,紛紛取消或選擇不重啓飛往中國的航班,而中國的航空公司則在擴展海外業務。目前陸籍航空公司運營往返中國的國際航班比例高於疫情導致全球大部分航空停飛之前的比例,並且還在繼續上升。

英國航空公8月9日表示,出於商業原因,將從10月底起暫停倫敦飛往北京的航班一年,上個月暫停倫敦飛往香港每日兩次航班中的一次。

此外,自2022年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中國航空公司繼續通過俄羅斯領空飛往歐洲和北美的航線。相比之下,歐洲、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航空公司已被莫斯科或本國政府禁止進入俄羅斯領空,或出於安全考慮選擇不飛越這段空域。

這擴大了中國航空公司的成本優勢,使它們在國內航線的激烈競爭給機票價格和盈利能力帶來壓力的情況下,在國際市場上佔據更大份額。

旅遊數據公司正式航空公司指南(OAG)高級分析師約翰·格蘭特(John Grant)表示:「通常,中國航空公司的成本比國際競爭對手低30%左右。中國航空公司急需硬通貨,並已開始大範圍擴張。」

根據航班追蹤網站Flightradar24的數據,英國航空公司每週4天的北京-倫敦航班比中國南方航空去年推出的同一航線的每日航班耗時多了約2.5小時。

英國航空公司將繼續每日運營倫敦-上海航班,並於5月重新與中國南方航空啓動代碼共享。但維珍航空上個月表示,由於飛行時間較長,將從10月底開始無限期取消倫敦-上海航線。英國航空和維珍航空將能夠利用倫敦希思羅機場寶貴的起降時間帶,飛往其他利潤可能更大的航線。

澳洲航空7月暫停雪梨至上海的航班時,稱飛機上座率只有一半,而且中國旅行需求低迷,而亞洲的汶萊皇家航空則將「市場狀況」列爲從10月起暫停每週2次北京航班的原因。

睿思譽(Cirium)航班時刻表數據顯示,包括中國南方航空、中國東方航空和中國國際航空在內的中國航空公司,7月份營運的國際航班數量已恢復至2019年7月的90%。而外國航空公司僅運營疫情前60%的航班,這表明外國航空公司正在退出中國市場。

例如,墨西哥和中國之間唯一的直飛航班來自中國的航空公司,因爲墨西哥航空公司在疫情後沒有恢復航線。

德國漢莎航空首席執行官卡斯滕·施波爾(Carsten Spohr)上週表示,該集團在亞洲的疲軟並非源於缺乏經濟機會,而是因爲「中國航空公司提供的運力過剩」。

但是在中國一直在建立聯繫的中東地區,杜拜的阿聯酋航空(Emirates)已完全恢復了飛往中國的運力,科威特航空增加了航班頻率,巴林的海灣航空於5月首次開通了飛往兩個中國城市的航班。

自2023年初解除與疫情相關的限制措施以來,中國的國際客流量一直在增長,但由於經濟不景氣和轉向國內旅行,中國的航空復甦速度比其他國家慢。睿思譽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出發的航班數量比2019年同期減少了23%。

一些往返中國的航班因政治問題而受阻。新冠疫情爆發後,由於邊界爭端,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客運航班根本沒有恢復。

2020年雙邊航空服務協議暫停後,美中之間的航班數量約爲2019年的五分之一。睿思譽數據顯示,美中兩國之間的航班授權逐漸增加,但獲准的每週50個航班中,美國的航空公司僅運營35個往返航班,中國的航空公司每週的往返航班數量已增至49個。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上個月表示,由於對中國的旅行需求「大幅」下降,該公司已將運力重新分配給亞太地區其他地區。

今年4月,美國主要航空公司和航空工會致信美國政府,要求不要再批准中國航空公司的航班,理由是北京的「反競爭政策」和美國飛機不能飛越俄羅斯的不利條件。信中寫道:「如果任由中國航空市場繼續不受控制地增長,航班將繼續被讓給中國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