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兩山”路 吃上“生態飯”
來源:河南日報
盛夏時節,行走光山,青山綠水,田園蔥鬱。最讓人心喜的,還是漫山遍野掛滿果實的油茶樹。“這些油茶樹栽了7年多,前年開始掛果,去年收了30多萬斤,今年結果更多。”7月22日,光山縣新天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功斌高興地說。
脫貧攻堅開始後,2016年,在鄭州事業有成的陳功斌響應號召,返回家鄉涼亭鄉牽頭創辦新天地生態林茶專業合作社,流轉荒山種油茶。從2017年春開始種油茶,經過幾年的艱辛努力,陳功斌累計投入近5000萬元,種植油茶已由最初的3700多畝,擴大到如今的1.2萬餘畝。
油茶樹生長週期長,從栽種到產果,需要5至7年,15年後才進入盛果期,樹齡卻高達上千年。在林業部門的指導下,陳功斌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套種茶葉、中藥材,養殖肉牛、大白鵝,間種小林果和苗木花卉,破解了油茶種植投入大、見效慢的風險。
無獨有偶。位於光山縣淨居寺名勝管理區內的河南藍天茶油有限公司,2012年開始流轉荒山1.2萬畝種油茶,如今全部進入掛果期,去年採收油茶鮮果265萬斤。林下套種金銀花、夏枯草等中藥材,養殖土雞、大白鵝,經濟效益持續增長。
河南藍天茶油有限公司總經理溫明華表示,他們統一流轉荒山荒坡種油茶,聘請周邊農戶進行標準化管理。油茶進入採摘期後,再承包給周邊農戶,收益由公司與農戶共享。這種“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文殊鄉7個村數百戶上千人增收。
“隨着油茶掛果逐年增多,企業利潤也逐年增長。”光山縣林茶局局長金作銀表示,荒山披綠生金,除了帶來算得清的經濟效益外,還有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近年來,光山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率先探索實施林權信用擔保抵押貸款,推動金融資本進山入林,拓寬“兩山”轉化雙向通道,讓老區羣衆端上了“綠飯碗”,吃上了“生態飯”。
2019年,光山縣油茶發展有限公司組建成立,通過金融機構融資,採取“羣衆出地、公司出錢、鄉村組織、全民參與、成果共享、收益分成”的模式,與鄉村合建油茶示範基地。2020年,光山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成功設立,通過其進行林權網上競價、線上交易,至今已流轉林地51起,成交金額2.73億元。
金作銀介紹,光山縣還創新思路,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變現形式,將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入股上海綠地集團,開展碳匯交易,實現了“資源變資產、活樹變活錢”。
隨着集體林權改革深入推進,光山林業產業也向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邁進。目前,全縣催生了6個萬畝、50個千畝連片油茶種植基地,油茶種植面積達32.37萬畝,林下經濟總面積25.5萬畝。光山縣也先後獲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國天然氧吧縣”“省級生態縣”“省級森林城市”和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記者 盧鬆 劉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