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平黃土高原,再造五億畝良田?專家:網傳說法站不住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胡玲玲 路董萌

黃土高原要開展大規模推山造田“超級工程”?近期,這種傳言配以大型機械在黃土上作業的視頻畫面,讓人難辨真假。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田堪良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這種方式既不科學,也不划算,網傳說法站不住腳。

‌黃土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所在地覆蓋山西全省、陝西的中部和北部,以及甘肅、寧夏等省區的部分地區。針對推平黃土高原改造成良田的傳言,12月24日,據第一財經報道,陝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委宣傳部、甘肅省委宣傳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相關人士,均否認了涉及黃土高原的主要省份有類似“超級工程”的計劃。

那麼,所謂的“推山造田”是否有科學性和可行性?

25日下午,田堪良在接受齊魯晚報採訪時表示,網傳的“花一萬億元推平黃土高原,再造五億畝良田”,經濟上不划算,生態上不允許,既不科學,也不可行,這種說法站不住腳。

田堪良介紹,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尤其是降雨量並不適合大規模地推山造田,強行改變自然條件進行耕作,不僅經濟上不划算,還可能加劇水土流失,破壞生態平衡。

“原來的黃土高原,農田面積不足,農作物產量不高,人們在山上種田,反而加劇了水土流失。”田堪良表示,“退耕還林(草)”是比較適合當地發展的生態保護方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第十四條規定,“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國家實施的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已有效改善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

田堪良補充說,在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態修復方面,國家頒佈了相關的法律法規,開展了生產建設項目治理水土流失、小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綜合治理。

此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第一財經分析,我國實行“藏糧於地”戰略,重點在於提高耕地的質量,而非盲目擴張耕地面積。“黃土高原是重要的生態環境修復區域,除了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以外,還發揮着重要的生態功能,不能簡單粗暴地理解爲一切要爲耕地讓路。”

12月22日,《國務院關於耕地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報告指出,2023年末全國耕地面積與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時,從坡度變化看,園林地“上山”、耕地“下山”趨勢初步呈現,全國坡度25度以上的坡耕地淨減少132.19萬畝(不含梯田),2度以下耕地淨增加714.7萬畝。

根據報告,截至2023年底,全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0億畝,爲全國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