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原標題: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作者:陳金龍(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一個國家要實現發展,既要不斷髮展生產力、積累物質財富,也要不斷髮展先進文化、豐富精神財富;一個民族要實現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經濟基礎,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精神支撐。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內在需要,也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客觀基礎。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歷史積澱、現實國情、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全面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
物質文明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經濟發展是國家強盛、社會進步的基礎,只有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是經濟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復興。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同樣有賴於經濟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昌盛。2023年,我國經濟總量超過126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首先是物質文明發達的社會主義,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的主要任務。
精神文明發展是國家強盛、社會進步的精神支撐。精神文明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國家文明發展程度、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精神文明關係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撐。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人民主體作用的發揮與人民精神狀態密切相關。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必然是精神文明富有的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是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着力點。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作用。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進、相互成就。一方面,物質文明的發展和物質財富的積累爲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和物質載體;另一方面,精神文明的發展和提升爲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相應的價值指引和精神動力,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成就,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創造性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略任務,確立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僅創造了物質文明長期發展的世界奇蹟,而且取得了精神文明穩定發展的豐碩成果,文明發展的全面性和協調性顯著增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相互促進,是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也是改革開放的實踐智慧。
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人類文明由多方面的要素構成,文明要素的協調性關係文明發展的速度和持續性,決定文明的生命力。如果文明內部出現短板,就會形成“短板效應”,導致文明的衰落或中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基礎上,致力於實現五大文明協調發展。政治文明是人類政治生活的進步狀態和政治發展的積極成果,社會文明是人類社會的開化狀態和社會治理的進步程度,生態文明是人類爲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形成的生態制度和生態觀念。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分別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提供製度保障、社會條件和生態環境。五大文明協調發展,才能推動社會主義的整體發展,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堅持人民至上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內在需要
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經驗總結,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堅持人民至上的實踐要求,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密碼。
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要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也是中國共產黨成就事業的力量源泉,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價值取向。正因爲如此,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爲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利益既包括物質生活利益,也包括精神生活利益,這是人民生存發展的基本依存、基本條件。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在經濟發展、創造人民生存發展基本物質生活條件的基礎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創造人民生存發展的基本精神生活條件,才能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爲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有吃、穿、住、行、用等物質生活需要,也有快樂、情感、安全、尊重、理想等精神生活需要,同時包含健康、學習、就業等成長需要和生存權、發展權、財產權、平等權等權利需要。這些需要不再是一般性的需要,而是更高層次的需要,隨着人民物質生活需要的滿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和成長需要、權利需要將提質升級。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在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提供高品位的物質生活產品和精神生活產品,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要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支撐,物質生活充裕、精神生活豐盈,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在物質文明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精神文明的充分發展,滿足人的多維度需求,才能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共同富裕具有多方面內涵,也需要多方面條件支撐,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的目標追求,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就將共同富裕作爲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目標。1955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六中全會上指出:“要鞏固工農聯盟,我們就得領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使農民羣衆共同富裕起來。”鄧小平同志在界定社會主義本質時,將實現共同富裕作爲社會主義的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也是全體人民的期待和訴求。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這是我們黨制定的時間表、路線圖。
共同富裕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羣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共同富裕的主體是全體人民,而不是少數人或一部分人;共同富裕不是單純的物質生活共同富裕,而是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內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在詮釋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充分發展才能實現全體人民物質生活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充分發展才能實現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邏輯必然。
新時代以來,在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重要進展。通過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爲實現物質生活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用優秀文化產品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人民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爲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了重要基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着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形成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舉措,才能真正實現全體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客觀基礎
人類文明發展是不斷演進的歷史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爲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奠定基礎、提供可能。
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才能超越資本主義文明形態。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的增長,促進了生產方式、生產關係的變革,摧毀了封建專制制度,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出現和世界歷史的形成,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然而,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其中主要問題之一就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不協調、不同步,甚至出現二者的背離,一邊是財富的積累和膨脹,一邊是信仰缺失、物慾橫流,物質文明越發達,精神文明越匱乏。當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日漸陷入困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無法遏制資本貪婪的本性,無法解決物質主義膨脹、精神貧乏等痼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才能化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不同步甚至背反的問題。
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任務。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相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明而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明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成中華文明的整體。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是單純的物質文明或精神文明,而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文明。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內在需要,也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路徑選擇。
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一些西方學者認爲,人類文明發展只有一種樣態,資本主義文明形態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最終樣態和最佳選擇。事實上,人類文明發展具有多種樣態,不同國家、民族由於歷史傳統、發展道路不同,文明形態不可能完全一致,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普遍規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必然,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邏輯結果。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客觀基礎,在此基礎上纔有可能生成新的文明形態,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遵循人類文明發展規律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才能更好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1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