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紮實有力,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爲發展實績。如何認識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態勢,助力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本期特邀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曲永義: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4年,我國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探索發展新模式、新路徑,重大項目有序推進,產業基礎能力顯著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在我國製造業中的佔比超80%。近年來,前沿技術廣泛滲透到傳統產業並與之深度融合,推動產品設計、生產流程、業務模式等全面改造升級。一方面,利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打造了一批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目前,已建成1200多家先進級智能工廠和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全球172家“燈塔工廠”中有72家建在中國。另一方面,利用新能源、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主要資源產出率大幅提高。
新興產業成爲國民經濟增長新支柱。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加速創新,新型基礎設施的覆蓋範圍擴大、使用成本降低,推動相關產業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新三樣”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成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典範。我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數量已超100個,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生物製造等新產業快速發展,經濟增長新動能不斷集聚。2024年1月至11月,集成電路出口額突破1.0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3%。
未來產業不斷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未來產業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快速涌現。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量子技術實用化加速。可控核聚變領域和超導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爲“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貢獻了超導磁體和屏蔽毯等關鍵組件。深海深空探秘成效斐然,我國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的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具備11000米的鑽探能力和全面的科學實驗功能,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帶回了1935.3克樣品,這是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帶回月球樣品。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顯著提升。高性能材料(如航空合金、碳纖維)、高端零部件(如精密軸承、智能傳感器)、基礎工藝(如先進製造技術)、基礎軟件等進一步突破。芯片製造、高端裝備、基礎軟件、新能源等領域的一批“卡脖子”技術實現自主化和產業化,產業安全和自主可控能力顯著增強。多元化、分層次的供應鏈網絡不斷豐富,對國際市場尤其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融合度更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穩步提升。
2025年,我們要進一步鞏固和增強經濟長期向好態勢,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先機,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凝聚各類資源要素,鍛長板、補短板,激發經營主體積極性,努力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新引擎,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爲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實績,爲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一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要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在鞏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聚焦“卡脖子”技術領域,創新組織模式,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原創性技術突破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強化技術變革對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催生作用,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建立跨領域、跨區域的協同創新網絡,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
二是集聚各類資源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推動各類創新主體和創業服務機構合作,促進經營主體快速涌現和迭代創新。不斷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領航企業、世界一流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以高質量經營主體建設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優化資本、人才、技術等市場要素和創新資源配置,以企業、科研機構、政府和資本市場的多方聯動共建現代化產業生態。
三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建設。構建有利於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制度和政策體系,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權利,營造敢想敢幹的創新創業環境。以高水平開放營造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深度參與全球技術合作、產業合作、環境生態合作等,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濟技術合作與國際交流。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關利欣:
持續釋放消費市場潛力
2024年,消費市場總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1月至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3萬億元,同比增長3.5%。大宗消費、服務消費、新型消費等需求旺、增勢好、活力足,消費市場亮點不斷涌現。隨着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落地落實,擴大國內需求各項舉措形成合力,我國消費市場潛力將持續釋放。
大宗消費快速增長。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領域產品銷量快速增長,成爲消費市場新亮點。隨着2024年3月和7月兩輪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持續發力,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智能綠色家電等產品的消費升級需求加速釋放,消費品以舊換新熱度逐漸提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34.5萬輛和1126.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6%和35.6%。11月,限額以上家電和音像器材、傢俱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2.2%、10.5%,其中家電和音像器材零售額增速連續3個月保持在20%以上,明顯高於其他商品零售額增速。
服務消費熱度上升。隨着促進服務消費系列政策逐步落地,服務供給逐步優化,服務消費動能不斷激活,疊加假日經濟效應,文旅消費市場持續升溫,體驗式服務消費保持了較高熱度。2024年1月至11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6.4%,增速比同期商品零售額高3.2個百分點。根據國內旅遊抽樣調查統計結果,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出遊人次42.37億,同比增長15.3%,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4.35萬億元,同比增長17.9%。從黑龍江哈爾濱,到新疆阿勒泰,再到山西大同,跟着短視頻、影視劇和遊戲去旅遊成爲潮流。商文旅融合發展帶動演出市場熱度顯著上升,2024年第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7.33萬場,同比增長16.27%,票房收入208.10億元,同比增長41.10%。
數字消費創新加快。伴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普及應用,數字消費加速崛起。直播電商、內容電商、短視頻電商、即時電商等模式多元化發展,網絡零售增長明顯加快。2024年1月至11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6.8%,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爲26.7%。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網絡文學用戶數分別達10.7億、7.3億和5.2億。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火爆出圈,上線4天之內全平臺銷售破千萬,並吸引了廣大海外消費者。數字化可穿戴設備創新更多使用場景,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打造沉浸式數字體驗,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實現與人對話互動、回答問題、協助創作,數字產品、服務和場景的不斷涌現爲消費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
國潮消費大放異彩。隨着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文化自信崛起,中式美學日益融入“衣食住行遊購娛”各類消費場景中,國潮成爲拉動消費的新動力。在服裝時尚領域,國潮品牌通過將刺繡、祥雲、龍鳳圖案等中國傳統元素融入現代服裝設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時尚服飾。2024年1月,山東曹縣漢服銷售額9.2億元,其中,馬面裙銷售額約4億元。在美妝護膚領域,國風美妝迅速崛起,一些品牌利用中草藥配方,結合現代科技,推出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護膚產品,銷售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家居家裝行業,“新中式”風格成爲熱銷款,在電商平臺上的搜索量大幅增長。具有文化底蘊的文化創意產品成爲國潮的重要載體,出現全國各大博物館“考古盲盒”賣到脫銷、鳳冠冰箱貼“一貼難求”的火爆現象。老字號品牌加快開設首店、旗艦店、概念店步伐,探首店、趕國潮成爲消費新風尚。
入境消費迅速升溫。2024年暑期入境旅遊訂單同比增長1倍,可免簽入境的14國遊客入境遊訂單整體同比增長1.5倍。2024年第三季度,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818.6萬人次,同比增長48.8%,其中通過免簽入境488.5萬人次,同比增長78.6%。入境旅遊便利程度不斷提升,2024年上半年,網聯平臺“外卡內綁”業務交易金額54.17億元,同比增長8倍。中國遊(China travel)國際關注度穩步提升,一些中國城市憑藉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成爲TikTok上的熱搜。2024年前三季度,重慶接待入境遊客76萬人次,同比增長222.4%。
展望2025年,隨着財政貨幣等一攬子增量政策陸續出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商旅文體健融合的促消費活動創新舉辦,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推進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髮經濟,促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具體舉措落地落實,消費供給和消費條件將不斷完善,消費環境將持續優化,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將進一步增強,國內市場的消費潛力將不斷釋放,成爲牽引投資、擴大內需的重要力量。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理事長肖金成:
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既要促進地區間經濟和人口均衡,縮小地區間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差距,也要促進地區間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2024年,各區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激發內在活力,相互協調性顯著增強。
西部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近年來,西部地區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逐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四川省加快構建大科學裝置集羣,形成空間集聚的高能級創新矩陣,並統籌實施6個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2024年1月至11月,該省單晶硅、多晶硅產量分別增長50.6%、37.5%,發電機組增長27.0%,成都、德陽的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羣爲大西北、大西南等地區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力支撐。2024年1月至10月,重慶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69.1萬輛,同比增長108.9%。1月至11月,陝西省汽車製造業保持兩位數增長,同比增長17%。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寧夏等地正加快打造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的清潔能源產業高地。2024年前11個月,甘肅省新能源發電量746.51億千瓦時,佔該省總髮電量的35.98%。雲南、西藏、貴州持續挖掘自身優勢,大數據、旅遊等產業不斷取得新進展。
中部地區重視發展實體經濟,經濟增速高於全國。在科技創新、產業賽道轉換、以投帶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2024年前三季度,從經濟增速來看,湖北、安徽、河南三省跑贏全國平均線,安徽、河南、江西增幅較上半年擴大。從經濟運行情況來看,中部地區加速崛起的積極因素不斷顯現,工業增速超全國平均水平,產業新動能在各省工業運行中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安徽、湖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表現突出,分別爲8.8%、8.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個、2.3個百分點。安徽工業增加值拉動經濟增長2.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在中部地區、長三角地區均居榜首。安徽電子信息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9%,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28.7%,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1%,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7%,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充電樁產量增速均在50%以上。湖北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1%,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35.8%,比上年同期提升25.6個百分點。江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其中,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7%、15.9%,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爲21.4%、33.1%,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突出,同比增長155.1%。
東北地區全方位振興步伐更加堅實。2024年上半年,遼寧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吉林省加速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1.6%;黑龍江構建向北開放新高地,進出口總額首次超1500億元;內蒙古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除煤炭產業鏈不斷延伸外,電力、稀土和多晶硅等產業持續壯大。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7%,增速高於全國0.7個百分點,連續6個季度高於全國。
東部地區推動產業轉移,助力區域協調發展。東部地區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先行、創新要素聚集、現代製造業領先的優勢,積極推動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2024年,四川共引進東部企業投資項目100多個,總投資超1000億元。湖北共引進東部投資項目200多個,總投資達1500億元。河南和安徽分別引進東部投資項目150個和120個,總投資均超1000億元。產業轉移不僅給中西部地區帶去資金和技術,還推動區域間人才流動。2024年,超100萬名專業技術人才從東部地區流向中西部,其中包括大量的工程師、科研人員和管理人才,極大地提升了中西部地區的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曉紅: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我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積極推進外貿、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開放型經濟質量持續提升。
貨物貿易質量持續提升。2024年1月至11月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8萬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出口增長6.7%。這一成績反映了我國產業基礎雄厚,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國際競爭新優勢正在形成。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25.5萬億元,佔外貿總值的64.1%。從出口商品結構看,機電產品出口13.7萬億元,佔出口總值的59.5%,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汽車出口分別增長11.4%、20.3%、16.9%,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僅佔16.7%,這一結構變化反映出我國製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躍遷態勢。從貿易伙伴看,多元化市場格局逐步形成。對前三大貿易伙伴東盟、歐盟、美國貿易額分別增長8.6%、1.3%、4.2%,佔外貿比重分別爲15.8%、12.8%、11.2%。“一帶一路”新興市場繼續擴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8.7萬億元,同比增長6%。從貿易主體看,民營企業作爲外貿主力軍,進出口同比增長8.7%,佔外貿總值的55.3%,其中,出口增長9.2%,佔比64.5%。
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成爲貿易創新發展的強大引擎。我國出臺了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實現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度性對接,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試點,在部分城市開放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外資准入,對相關國家延長跨境旅遊免籤時間,探索數據跨境流動等數字貿易規則試點。2024年1月至11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58902億元,同比增長9%,旅行服務進出口增長73.5%。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成爲服務貿易發展的主引擎,實現進出口24351.5億元,同比增長8.3%,佔比41.3%,其中出口增長10%,佔比57.7%。跨境電商持續高增長態勢,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進出口1.9萬億元,同比增長11.5%。
利用外資結構持續優化。推動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和市場公平競爭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有效提振了外商投資信心和預期。2024年1月至1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7497億元,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2379家,同比增長8.9%。外資企業加大對高技術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投資。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5288.3億元,佔比70%,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合計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比重超40%。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11%,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53.4%和39.1%。
“一帶一路”國際投資合作走深走實。我國對外投資與國際產能合作加速發展。2024年1月至11月,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286.3億美元,同比增長11.2%,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01.7億美元,增長5.1%,尤其是對東盟、中東、中亞、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投資加快。東盟是我國製造業投資最大目的地,數字技術、電子和電氣設備、新能源汽車、機械設備、生物醫藥、清潔能源以及鋼鐵、紡織、化工、電力、石化、高鐵等優勢產業不斷加大與東盟投資合作,助力東盟國家產業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作出戰略部署。要以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制度型開放爲主線,深化貿易投資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產業優勢、要素優勢和體制優勢,促進貿易與投資協同發展、相互促進。
一是着力提升產品出口競爭力,培育壯大外貿新動能。把握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成長營造良好體制機制環境。進一步擴大信息通信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和零部件、人工智能、精細化工等先進製造業的出口潛力。
二是加快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加快推進跨境數據自由流動等數字貿易規則的試點探索。利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推動跨境電商平臺轉型升級,構築全球供應鏈管理新優勢,形成以平臺爲核心的產業、貿易、創新生態系統。
三是着力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外資企業是推動外貿增長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要確保外資合法權益,在政府採購等方面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營造市場公平競爭環境,進一步完善外籍人員生活便利制度,確保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
四是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對外投資平穩發展。支持企業拓展國際發展空間,構建自主可控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體系,引導企業佈局海外生產基地、研發中心、銷售網絡等,加強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風險防範預警機制。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