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器官勸募 林建和盼讓大愛延續

林建和說,捐出臨終家人的器官是很難的決定,我們不比業績、做的是功德,只要能救人,一個都不嫌少。(王家瑜攝)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目前國內尚有1.1萬人等候接受器官移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器官勸募中心主任林建和說,當面臨家人臨終,要做出器官捐贈的決定是非常困難的,以北醫附醫爲例,平均一年完成約4、5例,但他強調「我們不比業績、做的是功德」,只要能救人,一個都不嫌少。

林建和說,自己的本職是神經外科醫師,雖然曾經協助腦死判定,但對於器官勸募是一知半解。大約4年前,他接下院內的器官勸募任務,起初是一邊做一邊學,因爲器官勸募不僅涉及醫療層面,更困難的是社會層面。勸募團隊會先篩選醫療條件上適合的病人,並試着與家屬接觸,瞭解這個家庭的宗教信仰、價值觀等,透過醫師、護理師、社工、靈性關懷師等角色串聯,來協助家屬面對親人臨終。

他不諱言,自己過去以爲器官勸募就是「破冰」、看誰先向家屬開口,後來才知道自己錯了。當親人臨終時,家屬會經歷驚嚇期、否認期、悲傷期,且每個家庭成員可能處在不同階段,需要的關懷也不同,團隊會針對家庭中的關鍵人物提供支援和選項,而器官捐贈只是臨終照護的選項之一,臨終照護還包括安寧醫療等其他選項。

據統計,北醫附醫每年約完成4到5例器官捐贈。林建和說,捐出臨終家人的器官是很難的決定,通常最捨不得的人都是父母,這是人之常情,但曾有一位20多歲男性因爲車禍嚴重腦損傷,他的爸媽非常大愛地同意器官捐贈,幾乎所有可以捐的都捐了,讓他相當感佩。

「我們旁人再怎麼想像也不知道,失去兒子的悲傷力道有多強!」林建和說,這位年輕男性的器官救了6、7個人,這件大愛捐贈讓他的父母感覺心結被解開了,悲傷得到撫慰,這個力量是充滿感激的。從器捐者家屬身上得到的回饋,也讓他更有動力繼續推動器官勸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