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 前七月業績失色

金管會。 聯合報系資料照

金管會2023年7月頒佈投資型保單禁令,加上今年訂出高價值保單獎勵機制,成爲壓住投資型保單市場的兩大石頭。

金管會保險局昨(5)日公佈最新統計,今年前七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降至1,626億元、年減12.3%,下探至少四年新低,今年下半年面對資本市場波動可能加劇,保險局坦言「表現可能會跟上半年差距不會太大」。

保險局公佈統計,至少四年來、前七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數字「逐年下滑」,從2021年前七月的3,402億元,降至2022年同期的2,373億元、2023年的1,854億元,2024年降至1,626.6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昨天解釋,今年前七月投資型保單成績單下滑,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去年基期較高,主因受到去年上半年有停售效應,墊高比較基期。

第二,價值保單獎勵機制,造成壽險業者商品轉型,投資型保單高保險合約服務邊際(CSM)商品較低,因此保險公司轉型賣CSM比較高的保單。

蔡火炎坦言,今年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目前還是沒有比去年好」,由於投資型保單與資本市場表現的確有相關,下半年資本市場波動如果更大,投資型保單「表現可能會跟上半年差距不會太大」。

此外,蔡火炎指出,今年金管會訂出高價值保單獎勵機制,祭出增加國外投資1個百分點,鼓勵壽險業者銷售高保險合約服務邊際(CSM)商品,因此壽險業轉型賣CSM較高的保單,希望達到轉型,應該也是影響今年投資型保單初年度保費較去年下滑原因。

金管會今年端出給壽險業者的CSM商品獎勵標準,鼓勵業者多推行第一類商品,也就是利潤較高、保障成分高的保單,主要以健康險與死亡險爲主,有助於壽險業者國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