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韓國泡菜源於中國?韓方抗議 陸網民想打泡菜大戰

百度百科辭條指稱韓國泡菜源於中國,引起韓媒與韓國學者要求更正。圖爲韓國節慶活動中製作韓國泡菜。(圖/本報檔案照)

對於過去韓國曾刧持中華文化聯合國申請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曾多次引發兩岸同仇敵愾,近日大陸知名搜尋引擎百度所屬網路辭典《百度百科》出招,將韓國人視爲國寶的韓國泡菜列爲起源自中國的飲食文化,引起韓國的大學教授信向百度公司抗議,韓媒也大力聲援。大陸網民爲此大呼過癮,正摩拳擦掌地準備以此事對韓國報一箭之仇,大陸外交部也接到外媒詢問,一場網路大戰隱隱然已蓄積能量即將爆發。

這場即將來臨的風波始自於《百度百科》在其「韓國泡菜」辭條中指出,「韓國的泡菜經歷了幾個重要階段。國泡菜源自重慶市江北縣(今重慶市渝北區大灣鎮,唐朝將軍薛仁貴被政府發配高麗(今韓國),在高麗(今韓國)安家。他的隨從有多位是重慶市江北縣人,會做家鄉的泡菜,就從這時起重慶泡菜就進入了韓國」。

韓國國家通訊社《韓聯社報導稱,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坰德已經向大陸百度公司發出郵件,對《百度百科》的「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表示抗議,指稱這是「明顯的錯誤」,並隨信附上韓國泡菜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報導還提到,12月8日《百度百科》的「泡菜」辭條中有關「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已經消失,《百度百科》編輯迴應表示向專家請教,因此修改且增添了一些新的資料。據筆者查閱,該辭條關於「源於中國」的部份敘述仍在網頁上。該辭條還指出,韓國泡菜文化有深厚的中國儒家文化痕跡,從《詩經》裡就出現了「菹」字,這種酸菜後來傳至韓國,到了高麗與朝鮮時代改良了材料與作法,使其內涵更加豐富。

由於有陸媒報導指稱四川泡菜已訂立製作規範與試驗方法,並獲國際標準組織(ISO)通過。《韓聯社》則迴應表示,無論是製作方法還是整體賣相上,四川泡菜與韓國泡菜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食品,ISO的檔也指出,四川泡菜標準不適用於韓國泡菜。上週大陸外交部記者會上,有媒體詢問韓中媒體爭議韓國泡菜起源一事請求評論,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對此並不知情,只回應稱「中韓之間更多的是合作和共用」。

在這場爭議中,大陸網民卻明顯地支持《百度百科》,有網友認爲,「泡菜」一辭在中國已有千年以上歷史,韓國泡菜應該改爲「辣白菜」或是「醃菜」之類的名稱;還有網友表示,「端午節等一大堆被他們說是韓國的都沒抗議,棒子心胸實在是狹隘,韓國人搞懂了清代以前他們跟中國什麼關係嗎?」許多網友藉此開始發表藐視韓國文化的言辭,並稱韓國多次搶奪中華文化拿去向聯合國申遺,其中被提到最多的是端午節。

韓國申遺項目是「江陵端午祭」,它是韓國江陵市爲中心嶺東地域平昌郡大關嶺一帶的節慶,其中包含了滿洲薩滿祭祀、舞蹈民間藝術內容,與中國的端午節不同。(圖/Korean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其實有關韓國端午申遺完全是誤會一場,實際情況是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爲「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爲此一些不明究理的大陸民衆爲此掀起軒然大波,在網上鼓吹爲端午節正名,不能被韓國人搶去。一時之間羣情激憤,甚至要求大陸文化部門向聯合國反應。此一事件經過網路的內容農場加油添醋,不只變出「韓國人拿糉子龍舟申遺」的假訊息,甚至還指控韓國人聲稱屈原、孔子等人都是韓國人。網路上這類訊息愈傳愈誇張,韓國文化部門與兩岸文化界對外澄清也發生不了作用,因爲假訊息觸動情緒,傳得比真的更快也更廣。

韓國對端午江陵祭的節慶文化非常重視,從1967年就將它指定爲韓國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和重要無形文物,並長期進行保護與傳承。(圖/韓國文化資訊中心

韓國申遺項目「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市爲中心的嶺東地域到平昌郡大關嶺一帶的節慶,其中包含了滿洲薩滿祭祀、舞蹈、民間藝術等內容。韓國對此節慶文化非常重視,從1967年就將它指定爲韓國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和重要無形文物,並長期進行保護與傳承。雖然也是在端午節舉行,但它即沒有搶中國端午節的風采,也沒有糉子與龍舟。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正式審議並批准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大陸媒體也積極宣傳與端午節申遺的正確訊息,但是羣情激憤想要藉機報仇的網民是否會買帳,得看未來幾天網上的言論風向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