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裝甲車事件考驗新加坡

接着,英國BBC於11月24日報導,一艘從臺灣高雄開往新加坡的集裝箱輪停靠香港葵涌貨櫃碼頭期間被查出載有裝甲車,據相關消息指稱,由於香港海關接獲廈門通報,遭海關以涉嫌走私軍火爲由扣押,而後證明9輛裝甲車皆是來自新加坡軍方所擁有的AV-81運兵裝甲車。

接着,在大陸的網站上開始陸續出現各種「中國正在修理新加坡在南海問題的不當表態」的相關言論。甚至在鳳凰網上出現早先批評「新加坡對中國做了非常多缺德事」、「南海水深,新加坡不要挑事」等相關言論。

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自1978年鄧小平訪星之後逐步建立,中國更確立了「向新加坡學習」的方向。事實上從整個經濟到政治制度乃至於大批年輕的中國學生在國中階段受雙方政府的補助被送來新加坡求學,甚至大批市長、官員的培訓,中國的崛起完全脫離不了新加坡的影子,新加坡甚至可以說就是中國大陸的市場經濟體制先行者、民主制度探路者;新加坡更是中國與東協國家的引路人。

而新加坡對於中國的經濟更是到依賴的程度,新加坡與中國政府攜手投資了3個高科技園區: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其中重慶項目更在新加坡三大行的協助下與東南亞國家進行跨境融資;另外,基於政治體制的相似性,中新兩邊執政黨更是相互學習與觀摩。

再觀察新加坡與美國的關係,且不說歐巴馬曾說新加坡與美國「擁有絕佳的關係」,李光耀對美國的亞太政策更是具關鍵影響力,舉凡是「亞太再平衡」乃至於「南海議題」,皆可以看到新加坡的影子;而美軍軍艦軍機駐紮在新加坡的種種就更不必提了,甚至大陸網民以「美帝帶路黨」來形容新加坡。

這個看起來兩邊討好的背後邏輯到底是什麼?新加坡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唯有讓所有的勢力都保持平衡,新加坡纔有可能得到長治久安。

對李光耀而言,他做爲華人,對中國的立場一直處於矛盾的作法。熟知中國歷史的李光耀明白,一個強大的中國最後有可能讓天朝體系重現,最後使得周邊國家都成爲附庸國;而中國有非常多人始終覺得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國家,這可以從大陸網民對於新加坡批評中體現出來:「你也是中國人,怎麼專門給中國搞事?」

所以新加坡最現實也最實際的方式,就是與東協國家團結一起,並且結合美國的力量讓這個地區處於平衡狀態,畢竟如果新加坡真的要給中國搞事,何必每年栽培數千名中國小留學生呢?何必協助中國經濟發展呢?

當然,在民族主義作祟之下、泰國克拉運河開鑿、中國投資馬來西亞柔佛新山(新加坡與新山相當於香港與深圳),甚至是年輕一代對於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的疑惑,面對種種挑戰,新加坡是否可以向過往一樣搞平衡,已經是一個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