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雞不成蝕把米,立陶宛學美國製裁中企,被反制之後自己撐不住了

自從中國將與立陶宛之間的外交關係降爲“代辦級”之後,配套的經濟制裁也隨之而來。但立陶宛方面卻絲毫沒有悔改之意,反而是變本加厲,學起了美國那一套“制裁”中企的小把戲。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12與13日,立陶宛維爾紐斯區行政法院正式裁定中國的同方威視與立陶宛企業的合作對其國家安全利益構成了威脅,強行終止了雙方簽訂協議的進程。

該行政法院還聲稱“倘若協議順利實施,那麼中國公司將會獲得進入關鍵系統的使用權,這一公司與中國政府之間存在着聯繫。”據瞭解,同方威視公司此次計劃出口立陶宛的產品主要是貨物、車輛、集裝箱的成像檢查系統,本將應用在立陶宛國內的海關口岸貨物檢查上。另外,同方威視也根本不存在所謂威脅立陶宛國家關鍵系統的可能。

目前同方威視的產品已經遍佈澳大利亞、英國、挪威、阿聯酋等一百多個國家與地區,產品安全性也獲得了普遍的認可,立陶宛行政法院的指責完全是子虛烏有。如今即便是失去了立陶宛這一個小市場,對於同方威視來說基本上沒有太大影響,畢竟其物美價廉的產品並不缺少市場。但對於立陶宛來說,後果卻是嚴重得多。

如今失去了來自中國的產品,立陶宛不得不轉向歐洲採購更爲昂貴的設備,大大提升了立陶宛消費者的服務成本。立陶宛制裁中國企業雖然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但中國企業自發的反制措施卻是讓立陶宛方面吃到了不少苦頭。

此前中國海關曾將立陶宛自系統中“刪除”而在立陶宛國內引發了巨大“震動”,如今雖然立陶宛已經回到了海關係統之中,來自中國企業自發的抵制卻已經掀起了另一道驚濤駭浪打向立陶宛。根據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負責人薩塔塔維修斯表示,這一次制裁的目標已經不僅僅侷限於與中國有着貿易往來的立陶宛合作商。

中國企業正在對與立陶宛有合作的跨國企業施加壓力,要求它們在立陶宛企業與中國市場之間做出抉擇。倘若這些跨國企業繼續與立陶宛進行合作,那麼它們將會失去來自中國商人的訂單。更有甚者連談判的機會都沒給,譬如一家法國製衣公司因爲工廠設在立陶宛,如今已經完全失去了來自中國的訂單。這一反制的制裁範圍幾乎涵蓋了立陶宛國內的大部分行業。

爲此立陶宛方面也在緊急向歐盟“求援”,要求歐盟委員會出面干預。只不過歐盟方面在與中國海關的對話要求被以“沒空”拒絕之後,便再也不好“發作”,只是發聲表示將會“評估中國的行爲”藉此安撫立陶宛。

實際上歐盟的反應也十分合理,畢竟在整個歐盟體系中,立陶宛只是一個國民生產總值不過堪堪560億美元的“小國”,完全不值得歐盟與中國“翻臉”。偷雞不成蝕把米,一時間立陶宛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之中。

面對着國內經濟發展大受影響、外交層面又完全失去了回寰餘地的“爛攤子”,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直接向總理遞交了辭呈。如今對於政治與外交雙失敗的立陶宛“反華”政府來說,未來的路恐怕會更加坎坷,就此跌跌撞撞走向分崩離析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