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人才與水電資源 都需重分配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昨日指出,美國和俄羅斯過去廿年不約而同地在天然氣跟石油開採上大躍進,但下一代能源的聖盃,如今可談、可看但無法落實的就是「核融合」,「未來廿年後,能完全掌控核融合的國家或企業,大概就掌握半壁江山。」

童子賢昨出席公開論壇,針對臺灣能源政策、進出口貿易和科技轉型困境示警。他指出,地緣政治和科技管制衝擊,全球化正悄悄改變,人才與水電資源都需要重分配,這些都是臺灣挑戰。

童子賢說,臺灣努力發展綠能,馬政府年代約有百分之四至百分之五綠能,而蔡政府八年來努力推展風電及太陽能,但二○二二年我國再生能源佔整體發電量約百分之八點三,「這不是誰的錯,也不是誰的政策執行不夠徹底,而是臺灣地狹人稠,不利於風電及太陽能的發展。」

童子賢指出,風能看來遍佈臺灣,有很多風力發電機且葉片採高科技製作、可達十五層樓高,但夏季需要時卻沒風、「你需要它的時候,它卻沒電」,「這個就是我曾呼籲,基載能源要到一個比率,綠能很多是間歇性能源,水力發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都有天然條件不恰當之處。」

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多次強調供電無虞,指綠能大增使調度有彈性,臺灣對未來新的核能技術、小型核電廠發展也密切關注。但昨針對臺電將調漲電價問題,王美花坦言,臺電虧損是因未反映電價成本,經濟部會密切注意電價波動,希望減少對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衝擊,並爭取政府相關補助。至於具體電價方案,要到電價審議委員會討論。

除電力發展和能源規畫有待考驗,昨童子賢也針對臺灣進出口局勢提出疑慮。他說,如今外銷及各國爭搶的關鍵是臺積電先進製程和半導體,去年科技產品出口佔總比重達百分之五十五,近幾年雖進出口暢旺,但亦須思考「用科技發展帶領檯灣到達高峰,但是否能永遠?要打一個問號。」

童子賢提出數據指出,臺灣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出口總額分別約四四六四億美元、四七六四億美元、四三二五億美元,但進出口貿易順差擴大,出超金額達六四四億美元、五一九億美元、八○六億美元,「出超是否壓低匯率、傷害到進口,也就是傷害到國民福祉或可能造成貧富不均,都有非常微妙的影響。」

他提醒,雖看似榮景,但臺灣也要小心被列爲匯率操控國,去年臺灣對美順差達三五五點四億美元,已符合美國指控匯率操縱國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