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秀蘭·鄧波兒:3歲出道即巔峰,12歲遭潛規則,二婚才獲得幸福

近幾年來,有關“童年所受的傷害,需要用一生去治癒”的話題,逐漸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突然間,想到了一位傳奇人物,她的一生,就是這個話題的“精準”命題:秀蘭·鄧波兒。

秀蘭·鄧波兒,一生何其的光輝,何其具有影響力,又是何其的苦楚。

3歲,鄧波兒成爲了童星,一戰成名:可愛靈動的模樣,自然而然的卷,讓鄧波兒無須表演,只是站在那兒,就是“戲”。

6歲,被“老天爺追着餵飯吃”的鄧波兒,拿到了影視界的至高榮耀:奧斯卡小金人。

10歲,鄧波兒成爲了全美“最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

注意:是明星,而非童星。

10歲時的鄧波兒,已經站在了好萊塢的巔峰,匍匐着後來者。

可惜的是,這也是鄧波兒的最後高光了。

伴隨着年齡的增長,鄧波兒身上的稚嫩褪去,開始走向“少女時代”。

這本是值得開心的事情,可鄧波兒的母親卻開始瘋狂。

鄧波兒的母親,一位曾夢想成爲“超級女星”的女人,卻因身材、才華等多元因素的不足,她沒能實現自己的明星夢。

這個世界上的追夢人,分爲2種人。

一種是內心有夢,爲了夢想不斷的追逐目光,甚至願意用一生去爲夢想奮鬥:“國民大爺”王德順,就是這種人。

另一種則是鄧波兒母親的那種人:自己無法飛翔,也不願意去飛翔,於是生下一顆蛋,孵出幼鳥,讓幼鳥替自己去飛。

這也是鄧波兒人生悲劇的起源所在:母親,一個偏執又瘋狂的女人。

她有多麼的瘋狂?

當鄧波兒開始發育後,她非但沒有爲女兒的成長開心,她想的首要問題是:鄧波兒,接下來怎麼樣才能保持熱度。

很快,這個不配爲母親的女人,想到了主意:既然鄧波兒已經不適合可愛的童星了,那麼就開始出演成年人吧。

成年人的世界,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娛樂圈:潛規則,無處不在。

“得益於”擁有一個偏執狂的母親:鄧波兒12歲就接觸到了生活的陰暗一面。

鄧波兒12歲時,就被母親帶去見一位大牌製片人:亞瑟·弗裡德。

這個男人,成爲了鄧波兒的夢魘。

12歲的鄧波兒,在母親的帶領下,見到這位“金牌製片人”後,亞瑟就表示:爲了調教鄧波兒如何演戲,需要與鄧波兒單獨相處。

鄧波兒的母親當然知道亞瑟的這番話的內涵,可她還是毫不猶豫的退出了房間:對於她而言,鄧波兒並非自己的女兒,只是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

母親的離開,讓年僅12歲的鄧波兒,有些惶恐不安,但更惶恐的事情迅速到來!

房間內只剩下亞瑟與鄧波兒後,亞瑟解開了自己的皮帶,褪下了衣物,隨即對着鄧波兒說:我這裡,擁有爲你專門定製的東西。

雖然只有12歲,可鄧波兒畢竟是混跡於娛樂圈的,當然知曉亞瑟表達的意思的內涵。

惶恐不安又恐懼的鄧波兒不知如何應對,突然間……靈光一閃的鄧波兒裝起了懵懂,給了亞瑟一個純真笑臉,並且咯咯的笑了起來……

不知曉是鄧波兒的笑容帶有孩子的童真,讓亞瑟有些內疚與自責,還是鄧波兒的“咯咯”笑聲,宛如嘲笑。

反正,亞瑟憤怒的將鄧波兒趕出了房間。

鄧波兒母親的“計劃”,自然也泡了湯:此後幾年,鄧波兒出境的機會,少之又少。

鄧波兒的“失業”,讓母親怒不可遏。

但鄧波兒自己卻樂的開心:她從不喜歡拍戲,過去只是因爲年幼,無法反抗,只能聽從母親的安排罷了。

是的,青春期的鄧波兒,來到了“叛逆時刻”,這也爲鄧波兒的人生錯誤,埋下了伏筆。

15歲時,鄧波兒愛上了高中同校的一位同學:女的靚,男的俊,青春的懵懂與荷爾蒙的催動,讓鄧波兒與同學談起了戀愛。

這樣的畫面,在美國的每一所高中,都上演着,老師對此亦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鄧波兒的母親,卻發起了瘋。

她無法接受女兒的平庸,更不能接受女兒不拍戲了,還愛上了一個高中生……

鄧波兒的母親在她的學校裡大鬧一場。

那時候的鄧波兒早已經厭倦了母親控制着自己的人生,又正值青春期的叛逆,雙重的BUFF,讓鄧波兒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嫁給約翰!

只要是母親反對的,那麼就一定是對的,這樣的思想,在鄧波兒的心中生根發芽。

17歲,高中一畢業,鄧波兒就與同學約翰領證結婚,步入了婚姻生活。

人,總是要爲自己的年少輕狂與叛逆買單的,鄧波兒這樣的“天選之女”也不例外。

約翰從非良人,鄧波兒的內心其實也知曉,只是母親的反對讓鄧波兒一定要嫁給這個男人罷了。

婚後不久,瘋狂的早婚的弊端顯現了出來:約翰退役後,就直接失業了,沒有任何的工作,沒有經濟來源。

這時候,約翰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夫妻一同闖蕩娛樂圈。

從鄧波兒的“回憶錄”中的一些記載,不難看出:鄧波兒,對混跡於娛樂圈,早已經厭煩。

只是出於‘愛情’,鄧波兒妥協了而已:鄧波兒帶着約翰,一起混跡於娛樂圈。

娛樂圈風雲詭變,新人輩出,當鄧波兒不願意被潛規則開始,就註定她的人氣一去不復返。

已婚還生育1女的鄧波兒,重返娛樂圈時早已經物是人非,底蘊不再。

加上約翰屬實沒有演戲的天賦,倆人合拍的作品自然既不叫好又不叫座,以“撲街”收場。

這樣的局面,對於鄧波兒而言,在預料之中。

可約翰卻憤怒了:他譴責鄧波兒無能,無法帶着他火紅,不能宛如別的女星一樣賺的盆滿鉢滿。

甚至,約翰不相信鄧波兒是純潔的,認定了鄧波兒早已經被潛規則過,於是他開始酗酒,家暴。

與約翰結婚,對鄧波兒而言,只是爲了反對母親罷了,若是約翰是個良人,與他安穩度過一生也不是不可以。

可既然約翰的醜陋面目已經展現,鄧波兒當即決定:斬斷一切,重新開始。

有時候,緣分就是這樣的巧合:鄧波兒與不良人離婚後,真正的良緣,正在趕來的路上。

布萊爾,一位出生於名門的企業家,從未看過鄧波兒的戲,對 鄧波兒知之甚少,卻與鄧波兒一見如故。

一見鍾情也好,見色起意也罷,反正……鄧波兒與布萊爾相識12天后,就進行了閃婚。

上天始終是眷顧着鄧波兒的:讓鄧波兒吃了愛情的苦後,送來了良人。

布萊爾理解鄧波兒的一切,也願意支持鄧波兒的一切理想:在布萊爾這裡,鄧波兒只是鄧波兒,她可以做自己一切想做的事情,拒絕自己一切不想做的事情。

“愛人如養花,越用心,花盛開的越美麗”。

鄧波兒在布萊爾那兒,就是一朵盛開的花朵,鄧波兒這朵花,也在布萊爾的滋潤下開的鮮豔又燦爛。

鄧波兒爲布萊爾生育了一子一女。

並且在布萊爾的認可與支持下,進入政壇,逐漸成爲了美國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女性。

當然,鄧波兒也用實際行動來回饋了布萊爾的寵愛。

當鄧波兒發現自己的女兒,逐漸跑偏 時,她已經是美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女政客了。

在前程與女兒之間,她選擇了後者:迴歸家庭,照顧女兒,將女兒引領到正途上。

“我淋過雨,所以我願意爲你撐起一把傘”,在鄧波兒的身上,具象化了。

而讓鄧波兒擁有爲“後人”撐傘的勇氣的,正是鄧波兒的力量源泉所在:布萊爾。

鄧波兒的一生,高光又讓人心碎,她在最美妙的年齡經歷過人生的至暗,也在最無助的時刻遇見了值得託付一生的人,興許這就是傳奇之所以成爲傳奇的緣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