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種好節糧減損這塊“無形良田”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當下,通遼大地處處呈現出“五穀豐登糧滿倉”的豐收景象。糧食安全,不只與廣袤田野上的豐收有關,還與節糧減損這塊“無形良田”密不可分。
11月5日,記者走進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鎮先鋒村看到,村民宋海閣家的玉米不再是“趴”在地上,而是住進了“樓房”,38座用鐵絲網搭建的雙向風乾糧倉,整整齊齊地排列在院子中間,裡面裝滿了金燦燦的玉米粒。
“以前我家的玉米都放在地上存儲,特別容易黴變。自從用雙向風乾糧倉儲存糧食後,通風變好了,每畝地大約能減少120斤左右的損失。”宋海閣說。
爲着力解決“地趴糧”問題,開魯縣秉持“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積極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儲糧模式,逐步推廣使用雙向風乾糧倉,幫助農民節糧增收。
開魯縣發改委副主任華景哲介紹:“我們通過加強宣傳和推廣使用雙向通風風乾設備,引導農戶科學儲糧,現已形成了縣級主抓、鄉級配合、村級主推、農戶主體的工作機制,目前正在全域推動。”
在科左中旗腰林毛都鎮西塔林艾勒嘎查,雖然正值豐收時節,但整個村子幾乎看不到玉米。該嘎查黨支部書記黃銀樁告訴記者:“我們嘎查託管了5300畝土地,合作社負責收穫、存儲,村民啥都不用管,很省心。”
近年來,通遼市支持鼓勵大型種植合作社或農業公司爲農戶提供土地託管經營服務,在所託管的土地中種植適合籽粒直收的品種,在田間收穫作業時一次性完成摘穗、扒皮、脫粒、清選、秸稈粉碎等工作。與果穗收穫相比,籽粒直收可降低2%的損耗。今年,全市玉米籽粒直收作業面積在50萬畝左右,比去年增加了20萬畝。
“今年,我家種了50畝玉米,全部是籽粒直收,玉米從地裡脫粒後直接送到‘糧食銀行’進行烘乾,自己不用倒堆,也沒啥損失,可隨時賣,真挺好。”西塔林艾勒嘎查村民包黑鷹高興地說。
包黑鷹所說的“糧食銀行”即糧食產後服務中心,該中心可以爲農戶提供代保管、代儲存、代烘乾、代加工、代銷售等“五代”服務,真正做到幫助農戶節本增收,實現糧食產後服務全覆蓋。
記者在宏峰商貿有限公司看到,大型糧食烘乾及倉儲設備正在轟鳴運轉,一車車新收穫的玉米陸續進入烘乾塔進行烘乾。宏峰商貿有限公司經理李宏峰說:“我們現在每天都是24小時滿倉運行,日烘乾量可達1200噸,確保最大限度解決農民和種植大戶‘曬糧難’‘存放難’的問題。”
據悉,2024年通遼市的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已經發展到了116家,覆蓋8個產糧旗縣,產後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爲貫徹落實國家及自治區關於糧食節約行動的部署,今年,通遼市印發了《關於切實做好科學儲糧、節糧減損工作的通知》,深入開展節糧減損行動,通過積極宣傳引導廣大農戶科學儲糧,依託現有的糧食產後服務中心爲農戶提供“五代”服務等多項服務,促進節糧減損取得明顯成效。
據統計,截至目前,通遼市共節糧7.39萬噸。(記者 鮑慶勝 李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