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轉職業化、場地賽轉馬拉松,濟南馬亞軍張珊珊想衝230
2024年,25歲。張珊珊的故事,在這一年的夏天剛剛翻開了新篇章。
從衡水湖到天津,張珊珊接連刷新全馬PB,緊接着天津一週之後的濟南馬拉松,對成績全無預期的她,緊隨打破賽道紀錄的李芷萱之後,收穫女子亞軍。
過去十年專業隊生涯,或主動或被動地讓自己留守在一個單純的領地裡——3000米障礙項目。
人似乎常常可以找到理由讓自己往前走,去尋找突破的可能,但一直以來她的慣性並不是往前走,而是得過且過,一直按照習慣過的訓練與比賽的慣性延續着,少了一份野心。
直到2021年全運會,她代表貴州隊出戰女子3000米障礙收穫第6名。這個成績,像是一根刺,紮在她心尖——“練了這麼多年,我什麼也沒有,連站在最高領獎臺上,我也沒有站過一次,別人都能做到,我爲什麼不去試試。”
這,或可算作是這一遭“自我尋找”的路途上,對張珊珊來說彌足重要的一次經歷,那之後,他在“如何往前走”的空白欄裡,找到了應該填寫的答案。
但事與願違。心念已然抵達,她卻在剛剛邁進25歲的這一年,結束了自己的十年專業隊生涯。
退役或不退役,這選擇背後深層的緣由,並不在於對名利的追逐或躲閃,而是出於她自我內部的角力。2024前半年時間裡,那些可能出現過的誤會、爭執、賭氣、選擇的困頓與掙扎,最終,都隨着退役,畫下了句點。
她終是在今年6月,做了這個更“自由”的決定,從過去的貴州隊場地賽專業運動員,轉而成了一名馬拉松全職跑者。
在十月十一月比賽頻密的日子裡,張珊珊對成績並無更多野望。她正在蓄力等待一輪完整系統的冬訓,期待在明年春天的全馬賽場上,收穫更多。
01.
02:33:53,意料之外
在前往濟南比賽之前,張珊珊勢頭正盛。
9月,她在衡水湖馬拉松剛剛將全馬PB提升至02:34:50,僅次於潘素芳之後,收穫了本場體制外女子第二的好成績。一個月之後的天津馬拉松,收着力跑的張珊珊,竟再次PB,跑出02:33:53。
▲天津馬拉松,張珊珊創造全馬PB 02:33:53,斬獲女子亞軍。
“天津其實我還沒有全力拼,後面覺得沒有必要拼這麼快,就放了,因爲本來之後連着天津、濟南、西安、紹興都還有比賽,我想這麼幾場跑下來,肯定不能太拼。”
比賽經驗告訴她,連續作戰的情況下,不能把自己跑到力竭,否則就很難恢復,一般,她習慣於給自己留一點餘地。
當然,這個想法,來自於她並不系統的夏訓。
回顧夏訓,她記得自己只跑過4次長距離,且完成的質量並不高,“我好像只跑過一個40公里,所以對自己其實沒有特別大的信心。衡水跑完之後,我想,再要PB,怕是很難的,覺得現在還沒有更進一步的能力,天津能跑出來,我覺得是一個意外。”
濟南一戰,在天津之後一週,連軸轉的她又正好遇到生理期,更是降低了對於成績的預期,“每次生理期時,身體就會特別軟,那天狀態也不是很好,就想着順利跑完就好,跑到什麼樣算什麼樣,沒有說要頂到力竭。”
但即便如此,她的競爭力依舊在。
今年濟馬的賽道上,焦點無疑是上屆女子冠軍李芷萱,再次來到濟南,她不僅衛冕成功,還刷新了賽會紀錄,而緊隨其後的便是張珊珊,02:40:25的成績,雖然距離她的PB還有不小距離,但卻已領先近8分鐘的優勢跑贏了國內另一位女子精英選手周霞,後者此前在衡水湖以02:29:59的PB斬獲亞軍。
▲濟南馬拉松,趕上生理期的張珊珊緊隨李芷萱之後,收穫女子組亞軍。
其實,早在先前的咸豐森林馬拉松時,張珊珊就已將女子第一的成績收入囊中。但在天津、濟南接連站臺之後,她也越跑越有信心。
夏訓期間,因家中有事,她便回家待了一段日子。那段時間,整個訓練的節奏也就緩了下來,不追逐跑量,也沒有跑強度。“我每天就能保證慢跑一個小時,最多跑個14公里、16公里,強度和量都跟不上。所以今年這幾場比賽能跑成這樣,都能給我信心。”
02.
十年專業路,得過且過
張珊珊能夠走上專業練體育這條路,起點還是初中校運會。
和朋友約好報名運動會比比誰跑得快,不料竟破了校運會紀錄。接下來的路,與大多數體育生就很相似了——從初中校隊到遵義體校,再到貴州體工隊,這一路,張珊珊走得沒有半點猶豫。
她依稀記得,那時候的自己,學習不好,還很貪玩,每次被教練喊去跑步,就特別高興。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背英語單詞,但一直沒有背會,老師乾脆把我留下來,一定要讓我背會。就在那時,體育老師也來找我了,說都快比賽了,喊我趕緊去訓練。當時,我心裡面太感謝他了,就突然特別放鬆,總之,那個時候就是不想好好學習。”
剛進體校,張珊珊從800米、1500米、5000米到1萬米,大大小小的項目都比過。直到進入貴州體工隊之後,趙小立教練爲她指明瞭方向,開始專攻3000米障礙。
那還是2015年,她從重慶少年賽的2000米障礙,到之後青年賽的3000米障礙,就一路在這個項目上堅持了下來。2017年全運會之後,她開始跟隨名教頭李長忠教練訓練。
“3000米障礙,俗稱一個小馬拉松,它其實並沒有比1萬米輕鬆,還是很難,最重要的是技術動作要過關,要是技術動作不過關,可能就要栽一跟頭,”張珊珊向我們解釋。“我剛練的時候,摔過很多次。直到現在,我的技術動作還是很差,還是一隻腳過水坑,兩隻腳不能同時用,在這一點上,我一個欄就要比別人慢兩步。”
因爲過欄技術不好,張珊珊常常被教練唸叨,“你們真是我帶過最笨的學生,咋都教不會。”練專項這麼多年,她最大的坎兒就是技術不過關,但多年動作形成的慣性,又很難去改,要再去換另一隻腳,她就總覺得自己要摔跟頭。
雖然摔了很多次,但還是怕摔。
記憶最深刻的是第一次摔跤,嘴裡還剛叨叨着“我還沒有摔過”,便一跟頭摔了下去,在煤沙道上,沙子全部都混進了摔破的膝蓋裡,可疼了。
▲2021年,張珊珊的第一屆也是惟一一屆全運會之旅,收穫女子3000米障礙第6名。
腰傷也是在這期間落下的,一過欄就會疼,有時候疼得直不起來,不得不去治療,也未見成效。
苦也吃了,傷也有了,但張珊珊提起過去這十年,還是覺得“隨意,比較馬虎”。
在3000米障礙項目中,她的最好成績是在2021年重慶全國田徑錦標賽中跑出的亞軍,10分08秒78。
“在場地賽,我的發揮一直不是太好,連個冠軍都沒有拿過,可能是因爲我花的心思沒有那麼重,正是拼搏的那幾年,年紀小,不懂事,邊練邊玩,練得也很隨意,比較馬虎,想休息了或者不舒服了,都不會想着再頂一頂就過去了,就沒有說我一定要拿到什麼成績。”
直到2021年全運會後,不甘心的張珊珊驚覺再不拼一把,跑場地賽的黃金年齡就要過去了,“我覺得我的能力還可以再提高,我可以再繼續拼一點,盡全力試試。”
03.
退役,是爲自己負責的開始
過去一年多,張珊珊有了能夠把專注力和控制力拿回到自己身上的能力,卻又經歷了一些不願爲外人道的糟心事兒,這其中,混雜着她使不上力的外部因素,也多少與她執拗的氣性相關。
▲2024年5月,張珊珊提交了退役申請書,“離我渴望已久的自由僅一步之遙!”
今年6月,她正式離開了專業隊。
在那些可供她回溯的記憶裡,是多年來幾乎一成不變的訓練與比賽節奏,連回家的時間都屈指可數。但跳出這個穩定的軌道,也就意味着,“沒有人再爲你保駕護航,沒有人會再把所有的東西都給你準備齊全,出來之後,任何事情,任何東西,我都得靠自己了。”
轉項馬拉松,是她早在跑場地時,就打定的主意。
或許是在場地賽中沒有跑出過被自己認可的成績,張珊珊自覺沒有天賦,“我練了整整十年,紮紮實實把基礎打好了,才跑成這樣,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肯定算是沒有天賦的那一類。”
▲(滑動查看)去年,張珊珊曾跟隨外教,在西班牙外訓了一段時間。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跑,如果能更好,她就想更好——這是這兩年,張珊珊纔有的關於訓練與比賽深刻的體驗。
退役後,她開始與同是專業隊退下來的王敏和李春霞結伴在安順訓練。
最近恰逢賽季,每週末都要出去比賽。日常的訓練節奏,她都跟着師姐王敏的安排走:
週一至週三慢跑:上午16-18公里,下午8-10公里;
週四跑強度——
半馬賽前:跑幾個1000米,加幾個200米/300米;
全馬賽前:10-12公里,加8-10個400米;
週五:準備出門去比賽。
成爲全職跑者後,如何才能養活自己,也成爲重要議題,如何選擇比賽,權衡利弊,更是關鍵。
“一般情況下,我傾向於選擇那些距離較近的比賽,因爲坦白說,我們參加比賽主要是爲了掙獎金。我會根據賽道的難易程度來選擇比賽。我個人不太喜歡跑有坡度的賽道,更偏愛平坦的賽道。因此,我會根據狀態來決定是選擇遠一些的比賽還是近一些的比賽。如果我感覺狀態良好,有可能發揮出色,我會選擇遠一些的比賽。相反,如果我的狀態不太穩定,我就會傾向於選擇離貴州較近的比賽。”
剛剛離開專業隊,又對馬拉松項目不算太熟悉,張珊珊坦言,“其實出來這段時間,都是她們倆(王敏和李春霞)照顧我,任何問題我都是向她倆請教,她倆就會給我解答,我也在慢慢學習。”
▲和王敏、李春霞結伴在安順訓練的日子。
儘管沒有了隊裡和教練的約束,但同伴們的自律與拼搏也激勵着她。“出來的每一個人,都很拼,看到他們每一個人都那麼努力,讓我躺平,我都沒法心安理得,看到別人在努力的時候,你真的就想跟着她走,跟着她一起奮鬥。”
當然,這很大程度上也歸功於她的自我覺醒。“我想爲自己證明一把,我沒有辜負這10年,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現在有點晚了,但是任何時候開始它都不晚,只要我想要,那我就去努力拼一把,不管最後成或者沒有成,但至少我沒有遺憾了,我努力過。”
在她的年紀,目標,是一種定力的養成之道。定住了,纔夠穩。
如果說漫長的專業隊生涯曾讓她迷茫過、散漫過,那現在換回自由身,目標清晰可見了嗎?
是。
“我想好好跑一場馬拉松,跑進230,不爲向別人證明什麼,而是給我自己看一看。”
本條內容創作團隊
作者:vv
編輯:櫧洲
設計:viuviu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