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效率還是侵害自由 德國「難民付款卡」引發討論

德國最近推出針對尋求庇護者的「難民付款卡」,引發討論。這項創新措施透過電子卡代替傳統的現金方式發放福利,旨在提升行政效率並減緩難民潮涌入德國。然而,此措施也遭到反對者批評,憂心付款卡會侵犯個人自由並加劇德國社會對難民的歧視。

去年11月,德國聯邦議會同意將難民付款卡納入移民政策改革計劃。近日,多數邦政府在卡片的使用標準與發放細節上達成共識,預計於今年夏天正式實施。

根據「避難申請者福利法」(Asylbewerberleis tungsgesetz),目前生活在德國的尋求庇護者每人每月可向政府領取約400至500歐元的補助,實際金額依個人家庭狀況以及所在地區而有所不同。

新政實施後,各邦政府將以電子方式將福利金直接匯入付款卡,持卡者可在德國境內使用這些資金進行消費,但無法進行現金提領或轉帳。

基民盟(CDU)和自民黨(FDP)是這項政策的主要支持者。他們認爲,難民付款卡有助減少非法移民和人口販賣,並可以防止社會福利金被轉移到難民原籍國。

基民盟黑森邦邦長萊茵(Boris Rhein)1月31日宣佈跟進此政策時強調,這項控制難民潮的措施是「減少德國對尋求庇護者吸引力的重要一步」。

自民黨主席、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則認爲,藉由電子支付,政府可以透過數位方式更有效管理福利津貼的流向,減少行政負擔,近一步提高德國社會福利系統的透明度與效率。

不過,這項政策並非毫無爭議。支持更開放和包容移民政策的左翼黨(Die Linke)和綠黨憂心,這種限制性的支付方式可能會侵害尋求庇護者的基本權利。例如,付款卡可能限制購買特定商品,如酒精飲料,且其獨特的設計可能在使用時暴露持卡人的難民身分。這些因素將加劇尋求庇護者在德國社會中被邊緣化和受歧視的程度。

針對付款卡政策引發的正反辯論,移民融合問題專家、憲法學者佛蘭德(Hans Vorländer)提出質疑。他認爲,福利制度本身並不是影響難民選擇目的國的主要「拉力因素」(Pull-Faktoren),吸引尋求庇護者移民到德國的原因更多是來自德國的政治穩定、經濟機會和難民自身的人際網絡。

佛蘭德強調,各邦執政當局應該深入瞭解移民背後的動機和行爲,吸收反對者的意見,持續優化付款卡施行細則,才能制定出更有效且保障尋求庇護者的移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