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疾,耳朵先知?耳朵出現這5種疙瘩,警惕腫瘤來襲
突擊檢查:此時此刻,你的一隻手在拿手機,另一隻手放在哪了?
盲猜不少人的手在臉上四處巡邏,摳痘痘、搓鼻子、撓撓頭、摸耳朵……
結果一摸,欸?耳朵後面怎麼有個硬硬的小鼓包?
如果是火癤子,開始會摸到紅腫的硬包,它會逐漸變大,也會越來越疼。
但兩到三天後,硬包中間會變軟,頂部出現黃白色小膿栓。一般第5-7天內就會自行破潰並癒合。
火癤子其實是細菌入侵皮膚毛囊產生的,大多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耳朵後面的存在感比較低,導致我們洗臉時容易忘記清洗,積累的污垢就給了細菌滋長最好的養料。另外,皮膚受損、免疫力下降,也會給細菌趁虛而入的機會。
但正是因爲這裡是細菌聚集的地方,所以不要用手觸碰,更不要擠壓它,否則可能會引起細菌擴散、感染加倍。
如果火癤子比較小,可用乾淨的熱毛巾熱敷一下,每隔幾小時一次,每次 10~15 分鐘,幫助它快速成熟、破潰,讓膿液流出。也可以在患處塗一些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
如果癤面積不斷增大、數量增加,有膿腫形成,或有發熱、寒戰等症狀,需要馬上就診,防止情況更加嚴重。
與火癤子相比,痘痘一般個頭較小,痛感較輕,炎症反應不嚴重。
其發展歷程也與火癤子不一樣:起初可能只是白頭或黑頭粉刺,逐漸形成紅色丘疹、膿皰,進一步發展纔可能變成較大的紅色結節或囊腫。
這種耳後痘,青春期或“痘皮”人士最容易中招。在其他地方長痘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痘痘也會蔓延到耳朵,可能會反覆出現。
另外,耳後皮膚褶皺多,汗液、皮脂、污垢都容易在這聚集,堵塞毛孔。如果不注意清潔,即使不是痘肌,也容易長痘。
但痘痘也擠不得,如果想盡快解決,可遵醫囑使用阿達帕林凝膠、維A酸乳膏等治療。平時也要有意識清洗耳後,尤其是出汗比較多的時候。
兩個都是皮膚良性腫瘤,雖然有點礙眼,但只要你別擠它,就沒啥大問題。
皮脂腺囊腫通常是因皮脂腺堵塞後內容物瀦留形成的,質地軟且無壓痛。表面常有一個黑色小孔,可擠出豆腐渣一樣的分泌物,聞着有臭味,黑色小孔是分泌物氧化變黑的結果。
一般會出現在臉上、耳後、頸部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地方。
表皮樣囊腫和皮脂腺囊腫看起來比較像,但表皮樣囊腫摸起來比較滑,囊壁由復層鱗狀上皮組成,內容物主要是角化鱗屑,質地較幹,一般沒膿液。它全身可發,多見於面部和軀幹。
表皮樣囊腫產生的原因大多不太明確,可能是因爲遺傳、毛囊異常,也可能是穿透性創傷(比如打耳洞),讓表皮組織侵入到它本不該在的皮膚深層。
比起上面幾位,淋巴結腫大看起來樸實得多,就是鼓起一個小山包,沒有膿也沒有黑點。
淋巴系統是人體免疫系統的情報中心,如果我們過敏、發炎、感染或者有腫瘤,這裡的免疫細胞都會迅速集合,上陣殺敵。這個集合增殖的過程就表現爲淋巴結腫大。
我們身上總共有500~600 個淋巴結,耳朵後面就藏着不少。如果耳朵附近有炎症,如中耳炎、牙齦炎、腮腺炎、扁桃體炎、咽炎,或者淋巴結自己出了問題,如淋巴結炎、淋巴結核,甚至是淋巴瘤等腫瘤性疾病,都有可能引起淋巴結腫大。
具體怎麼分辨,可以先摸摸看疼不疼。
如果按壓會痛,手感偏軟,還可以推動,大概率是附近炎症引起的,等炎症消退就會隨之消失。順便注意一下耳朵、牙齦之類的地方疼不疼,有沒有發炎,並對症治療。
如果按壓不會痛,手感偏硬,不太能推動,而且鼓包形狀很不規則,隨着時間越長越大,出現融合的現象,就要警惕是腫瘤。可能會伴隨發熱、盜汗、體重下降、不尋常的皮膚瘀斑瘀點等症狀。
當然如果只是摸着不痛,沒有其他特徵,大概率是腫脹的淋巴結在消退,不用太擔心。
表現爲明顯隆起、紅色且較硬的腫塊。這種比較好分辨,一般有外傷史的人才有,是皮膚損傷並癒合後,膠原纖維過度增生造成的。
瘢痕疙瘩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局部激素封閉等。如果出現傷口破潰感染或伴有明顯瘙癢、疼痛,建議儘早治療。也可以嘗試外用祛疤痕產品,如硅酮類藥物。
參考資料:
[1]康旭,李紅毅主編,中醫皮膚外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2.
[2]崔天國,王魯奎,榮寶海編,全科醫師手冊第8版,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
[3]王莉莎,趙仲龍主編. 家庭常見病症速診快治[M]. 2016
[4]生命時報:耳朵後起的“硬包”,首先考慮是這種感染.2024-8-26
[5]李明利,石海峰,陳正光,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誌》,椎管內皮樣囊腫和表皮樣囊腫的MRI診斷與鑑別診斷,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