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命品質 健康是投資不是成本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24日出席增加健康投資,強化國家競爭力高峰論壇分享醫療經驗。(羅永銘攝)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在健康上的支出是強化生活品質、幸福與繁榮的投資,而不是成本。專家認爲,醫療支出與國民的健康具有相關性,經常性醫療支出佔比不高的國家,國民健康很難會跟着好,前提是有足夠的資金和投資,若投資的比例不夠高,臺灣在醫療保健上,就不會有好的表現。
長庚大學管理研究所暨醫務管理學系教授盧瑞芬表示,經濟學家Michael Grossman在1972年指出,健康是一種消費財務,會進入消費者的效用函數,讓消費者得到滿足,感覺到健康真好。另外,健康也是一種投資財,有了健康,就可以決定從事各種市場、非市場活動的可用時間,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一定要投資健康。
Michael Grossman說,消費者對醫療的需求,是引申至對健康的需求,換句話說,如果醫療無法產生健康,民衆就不會需要醫療,而投資醫療就是產生健康的其中一種方式。
盧瑞芬表示,印度2019年經常性醫療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爲3.01%、斯里蘭卡則投入4.08%。相較之下,印度的平均餘命爲70年,斯里蘭卡足足多了6年。而在嬰兒死亡率方面,印度爲27/1000活產數,斯里蘭卡則爲6/1000活產數,不到印度的4分之1,原因是斯里蘭卡將有限的資源投資在公共衛生上。
美國則是最失敗的例子,其在2020年經常性醫療支出佔GDP的比例高達18.8%,但人民的平均餘命只有77年,嬰兒死亡率爲5.4/1000,盧瑞芬表示,雖然美國醫療費用最高,但健康成效卻低,在OECD國家中敬陪末座。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經常性醫療支出佔GDP的比例高,健康指標是否也會高很難說,美國就是一個例子,不過可以知道的是,經常性醫療支出佔比不高的國家,絕對不會有好的表現,醫療支出與國民的健康具有相關性,而非因果關聯。
洪子仁指出,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陳建仁都曾指出,後疫情時代顯示,我們要建構一個有韌性的醫療照顧系統。他認爲,建構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資金和投資,將錢投資到健康,亞洲國家的日韓,就已展現得比臺灣更好,臺灣要跳脫成本控制思維,改採價值創造思維,增加對健康的投資,才能提高生命品質,讓民衆過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