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領航中國闊步前進 攜手開創美好未來——多國人士盛讚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新時代偉大成就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特稿|領航中國闊步前進 攜手開創美好未來——多國人士盛讚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新時代偉大成就
新華社記者
崢嶸歲月,鐫刻光榮夢想。強國建設,開啓時代新篇。
從一葉紅船到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成立103週年華誕。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正在以更加堅定的步伐,領航中國,開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局面。
多國人士認爲,中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生天翻地覆的發展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闢事業發展新天地,取得了讓世界刮目相看的發展奇蹟。在新的歷史座標上,中國共產黨將帶領中國人民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爲攜手開創人類社會更美好未來注入不竭動力和希望。
“中國共產黨是一座燈塔”
“中國政府一定很愛她的人民。”6月初,尼日利亞駐上海總領館商務專員穆哈穆德·哈桑在貴州參加“駐華使節地方行”時由衷感慨。此行中,哈桑以及澳大利亞、智利、日本等國20餘位駐華使節、外交官和外國駐華機構代表親身感受到中國開山架橋的速度與質量,更看到天塹變通途給當地民衆生活帶來的切實改變。
治國有常,利民爲本——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從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到頒佈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從新增城鎮就業,到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我曾19次訪問中國,中國的發展令人震撼,中國人民享有廣泛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他們正享受着國家經濟社會繁榮帶來的裨益。”約旦中國問題專家薩米爾·艾哈邁德說,他撰寫了多本關於中國發展經驗的書籍。“我注意到中國是基於人民利益來制定發展規劃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巨大發展成就,這是發展中國家可汲取的重要經驗。”
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漢弗萊·莫西持有類似看法。“我曾在達累斯薩拉姆大學講過一堂關於中國減貧經驗的公開課,學生們提問,‘我們應學習哪些中國經驗?’”莫西說,“我誠實地告訴他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前提,中國共產黨是一座燈塔,給中國人民指引前進的方向。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爲中心的執政理念和發展思想令人印象深刻,我們需要認真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成功經驗。”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爲實現繁榮發展而不斷努力,這是人類社會中最大規模的集體努力。”埃及社會主義黨總書記艾哈邁德·巴哈丁·沙班說,“通過多次訪華,我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深情、對中國共產黨的信心、對中國共產黨爲中國人民謀福祉所作努力的認可。”
偉大的航程,離不開思想的燈塔指引方向。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老撾資深外交官西昆·本偉萊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中國的原創性貢獻”,“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古巴哈瓦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路易斯·雷內·費爾南德斯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出了貢獻,也爲全世界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作出了貢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並推動生產力實現質的飛躍的高質量階段,具體表現爲以科技發展、生產和服務自動化、數字經濟爲重點,提高內需在經濟中的作用,將全體人民的福祉提高到新的水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造性發展,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一個選擇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國家如何能夠取得成功。”俄羅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德米特里·諾維科夫說,“每個國家、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特點。我認爲,結合本國實際和自身特點選擇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要前進,就必須繼續踩好踏板”
“自1984年我第一次到訪北京,我目睹了中國發生的獨一無二、波瀾壯闊的巨大發展變化。中國從哪裡獲得力量來實現這場變革?”德國普魯士協會主席福爾克·恰普克坦言,這源於“中國共產黨的獨特性”,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過去十餘年,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爲國際合作和投資提供諸多機會,提升了全球經濟信心。”盧旺達國際關係和外交事務專家約瑟夫·穆塔博巴說,“中國在推進改革方面的不懈努力,有力增進全世界對社會發展的理解。”
中國邀約、萬商雲集——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鏈博會等各式展會,成爲世界見證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的重要窗口。人們注意到,“低碳”“綠色”等關鍵詞在這些展會上隨處可見,一系列全球首發、亞洲首秀、中國首展更加突出科技創新含量,向“新”而行的中國迸發出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力量。
南非獨立傳媒集團董事長伊克巴爾·瑟弗認爲,中國提出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非常具有前瞻性”,有助於保持中國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優勢。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國注重應用新技術實現傳統行業的現代化,“這符合全球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任務。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
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認爲,新質生產力“已成爲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的中心”,“中國正轉向重視質量勝過數量的增長模式,並強調自主創新以推動經濟轉型,實現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未來產業的加速發展”,“要了解中國下一階段的全面深入經濟改革,必須從思考新質生產力入手,理解它如何融入中國經濟願景和未來的宏大背景中”。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將在北京召開。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海內外高度關注中國將如何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賦能中國、繁榮世界。
“中國繼續深化改革的道路是正確的。就像你騎自行車,要前進,就必須繼續踩好踏板。”著有《社會主義中國的成功》一書的巴西巴中關係顧問、公共政策學者米爾頓·波馬爾說。他最近訪問中國期間,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隨處可見的移動支付以及道路上飛馳的新能源汽車,這一切給他帶來新的驚喜。“二十屆三中全會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期待出臺的相關政策能進一步推進環境保護、加強自然災害應對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我認爲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將非常關鍵,因爲它必須爲中國經濟未來前進方向設定路線,制定須優先落實的政策。”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米夏埃爾·舒曼說,“中國提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概念,我們正在深入研究。觀察中國式現代化如何持續推進,以及我們西方可以從中學到什麼,都將非常有啓發。”
“讓所有人都能在發展道路上前進”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面對促進世界多極化和維護單極霸權兩種力量的較量,面對經濟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兩種取向的碰撞,我們應如何抉擇?
觀察人士注意到,“政黨的責任”是近年來中國共產黨面向全球主要政黨舉行的多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共有的主題。順應歷史潮流,站在公道正義一邊,中國共產黨爲應對全球性挑戰提出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爲各國構建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作出重要貢獻,是全球和平與進步的重要貢獻者。”黎巴嫩共產黨政治局委員阿里·拉馬丹說,他曾作爲阿拉伯國家左翼政黨幹部考察團成員於今年3月來華訪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中方推動下,中東地區主要政治力量加強合作、追求和平,比如沙特阿拉伯與伊朗實現和解。”
爲人類謀進步,爲世界謀大同——推廣雜交水稻、菌草種植技術,修建開通多條鐵路和班列,“一帶一路”合作十年間爲共建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爲勸和促談奔走、爲匡扶正義擔當,身體力行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忠實實踐者;舉辦文明古國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積極探索文明交流互鑑的新路徑……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框架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中國智慧、中國理念閃耀國際舞臺。
在墨西哥城自治大學國際政治研究員愛德華多·齊利眼中,中國共產黨積極進行政黨交流,推動更多主體在雙邊和多邊關係中發揮作用,“爲多元化世界注入新能量”;博茨瓦納國民議會議長斯凱萊馬尼說,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想要的是共同發展的朋友,是讓每個國家都變得更好”,“因爲如果每個國家都得到發展,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巴西巴中關係顧問波馬爾說,中國倡導多邊合作,提出三大全球倡議,通過經濟、制度與文化方面的合作,向世界展示人類發展的另一條道路,並通過自身的成功向世界驗證這條道路的可行性、正確性。
波蘭議會波中友好小組前主席彼得·加齊諾夫斯基說,中國重視同“全球南方”國家合作,真誠地幫助非洲國家等應對貧困挑戰,許多非洲國家借鑑中國減貧經驗,制定了脫貧政策,“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
今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4週年,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在華舉辦。肯尼亞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執行主任丹尼斯·穆內內說,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全球公共產品不僅推動中國發展,也助力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激勵着非洲國家在追尋“非洲復興”的過程中“走出一條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從中非命運共同體到中拉命運共同體,從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到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把握人類文明發展規律,不斷突破地域、領域和時空界限,同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致力於實現現代化。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提出的重要願景。”阿根廷天主教大學教授帕特里西奧·朱斯托說,“這是一種不同的、更加包容的願景,讓所有人都有一席之地,沒有任何意識形態、政治、宗教、種族等方面的藩籬,秉持互惠互利原則,讓所有人都能在發展道路上前進。”(執筆記者:王雅楠、楊威)